東亞日報:“全球化雇用時代” 既是危也是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30 09:31:00  


  中評社香港1月30日電/韓國《東亞日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在瑞士舉行的達沃斯論壇中,26個國家的商務部部長就全面重啓世界貿易組織(WTO) 多哈發展議程(DDA)達成協定。這是在全球化發展加速的情況下,多哈發展議程追擊韓美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徵兆。因此,早日簽訂韓美FTA,爲開放時代做好準備的必要性越來越明顯。 

  社論指出,隨著中國和印度被納入市場經濟體系,企業和雇用都在尋找價格低、質量高的勞動市場,因此,超越國境的傾向日趨明朗。也就是說,“全球化雇用時代”的大門已經開啓。如果失去比較優勢地位,産業和工作崗位必將抽身離去。眼下展開的新雇用秩序並不有利於韓國。因爲,韓國在技術及資本密集型産業領域累積了比較優勢,但在勞動密集型産業領域正逐漸失去競爭力。因此,在單純的大量生産的工廠內創造工作崗位的計劃存在局限性。 

  但是,根據應對方式的不同,工作崗位情況的變化也可能會成爲我們的機會。因爲,韓國擁有的人力資源的質量和潛在力都非常優秀。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要想維護現有工作崗位,並創造新的工作崗位,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勞動質量。應該培育知識資訊社會所必需的人力資源,從而培養他們成爲主角的高附加值服務及多品種銷量生産領域的競爭力。 

  社論表示,要想降低勞動費用,雇用、解雇、再雇用、工資等勞動相關因素應該變得更加靈活。看到強硬汽車工會使城市自身空洞化的美國底特律,我們就可以瞭解,戰鬥性勞資關係將同時扼殺企業和勞動者。成立新領導層的民主勞總應該正確瞭解世上的變化,著手整頓腐朽的鬥爭路線。 

  德國總統霍斯特.克勒說:“所有國家政策之首是創造工作崗位。”發達國家政府正紛紛推進把創造工作崗位放在首位的政策。

  社論批評,韓國政府雖然嘴上說把工作崗位放在首位,但很多政策都是逆向而行。經濟政策的最終目標是國利民福,工作崗位是經濟的根本。毫無疑問,如果工作崗位繼續減少,青年失業率持續提高,政府必然會失去民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