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一筆偉大遺產:重溫鄧小平南巡談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05 14:05:35  



  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只有在歷史的、具體的語境中才能獲得強大生命力

  南方談話通篇貫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一思想路線同樣始終貫穿於鄧小平理論體系。

  從學理上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可以自成命題。但這個命題不能自證其正確性,而須經實踐豐富其內涵,增強其說服力。而實踐的展開,從來就離不開具體的、歷史的條件。

  如果拋開歷史語境,從文本主義的解讀路徑出發,我們就很難理解南方談話中很多體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實踐與論述。在今天看來,建特區、開股市、辦證券、搞市場經濟,仿佛是理應如此之事;“發展才是硬道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道理,則是連中學生都知道的常識;而姓“社”姓“資”一類的爭論,簡直就是毫無意義的空談。但倘若置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歷史語境中,我們就會發現,南方談話中對上述關於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關係、社會主義本質、改革開放等一系列重要論述,非有巨大理論勇氣者不能為,非有巨大政治勇氣者更不能為。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既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同時具有實踐性品格。而狹隘的文本主義者由於與生動具體的實踐相懸隔,既不能開掘出思想文本的真實價值,也不能使思想文本所蘊涵的重要思想獲得新的生命力。換言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其生命力不僅需要過往的實踐以支援,更需要嶄新的實踐以接續。否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很可能淪為抽象的教條和空洞的言說。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絕不是一個歷史存在物或抽象存在物,而是一個具體生動的、感應時代要求的現時物。這一思想路線的檢驗標準,就是南方談話中說到的“三個有利於”標準。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思想尺規,以“三個有利於”為實踐尺規,我們完全有理由、有信心來檢討小平逝世十年來具體改革舉措的得失,明確未來改革的著力點。社會事業領域裏的一些改革,是否有過度市場化之弊?是否符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要求?是否符合“三個有利於標準?改革行進到今天,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的政府改革業已成為改革的中心環節,那麼,推進政府改革,是否已成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目標物件與現時課題?怎樣推進政府改革,才有可能被實踐證明是合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