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多用市場方法規範內地股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06 09:50:12  


  中評社香港2月6日電/香港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表示,內地以行政手段調控經濟雖可發揮立竿見影的作用,但亦有可能將供求失衡的問題推遲,屆時將會為港股帶來頗大的波動,各界需留意有關市場風險。任志剛的講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外成熟市場,對內地以行政手段干預股市可能給投資者帶來不可預測風險的擔憂,值得中央政府重視。

  香港文匯報今日發表社評說,在內地股市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與周邊市場聯繫越來越緊密的情況下,應該盡量借鑒海外市場的經驗,多採用市場方法進行引導和規範,既加快內地股市成熟的進展,也有利加強境內外投資者的信心。這也是內地股市逐步擺脫“政策市”陰影,真正邁向成熟的重要途徑。 
 
  社評指出,踏入2007年1月份以來,內地股市大幅震盪,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內地有關方面擔心股市出現泡沫,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信貸資金入市、禁止上市公司高層超比例轉讓本公司股份及進行短線交易在內的行政手段,為股市降溫。在內地股市不成熟,炒股氣氛熾熱情況下,這些措施可以說是必要的。只是這些措施與1992及1999年兩次行政手段干預股市有類似之處,雖然都體現了當局防止投資市場過熱的良苦用心,但若過度運用行政手段壓抑股市,也確實容易導致股市長時間萎靡不振。在內地股市已經與周邊特別是香港市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關係的情況下,過於頻密的行政干預勢必增加周邊市場的風險。這也正是香港非常關心內地行政干預股市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內地經濟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股市也逐步與國際化接軌。然而,內地對股市的監管方式還帶有不少計劃經濟的思維。雖說內地股市在發展初期,確實需要一些行政干預,以避免出現股災釀成嚴重的社會後果;但是,要加快內地股市向成熟的市場發展,還必須轉變計劃經濟時代的觀念與思維,避免過多依賴行政手段。同時,內地還應學習香港等成熟市場的監管經驗,完善內地證券市場的制度建設,使這些規則真正與國際接軌,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依法監管,切實消除監管行為的隨意性,盡可能避免出台與市場規則相違背的政策,以讓證券市場有一個穩定的運行環境。 
 
  社評認為,內地出台行政手段避免股市過熱,再次印證了內地股市在短期內難以改變“政策市”的特點。港人無論是投資本地H股還是內地A股,都要加強風險意識,切忌只關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而忽略了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