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國扮演自己角色 不挑戰國際秩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06 09:51:22  


  中評社香港2月6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刊載題為“中國在非洲的角色”的社評,分析國家主席胡錦濤出訪非洲之行的含意和成果。

  社論表示,胡錦濤目前的非洲八國之行,是他擔任中國國家主席近四年來的第三次。中國和非洲大陸之間的關係歷來都很密切,但最高元首如此頻繁地訪問非洲,在過去還不多見。 

  除胡錦濤之外,總理溫家寶也曾對非洲大陸進行過高調訪問,而中國外長每年1月都要訪問非洲的慣例也一直在延續。可以說,除了90年代中期對非洲有短暫的忽視之外,在最近半個世紀裡,中國始終把非洲作爲外交戰略的基點。 

  但是,在不同的階段,中非關係的內涵明顯不同。60年代之後的中非關係,主要是由反帝反霸的共同需求所維繫,直到90年代初還有這種特點。中國領導人過去訪問非洲,每到一個國家都要發出反對霸權主義的訴求,繼而呼籲改變“不合理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與西方對抗的意圖非常明顯。這與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環境有直接關係。 

  社論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經濟實力大增,成爲現有國際經濟秩序的獲益者。經濟實力的提升,必然會導致國際政治地位得到加强。因此,中國最後也成了現有國際政治秩序的獲益者,進而又成爲其維護者。這種嶄新的背景,使中非關係的內涵必然會隨之更新。 

  當前的中非關係固然延續了過去的傳統,但中國將之用來進行國際政治鬥爭的意圖已經大大降低,有時候甚至隱而不見。毫無疑問,作爲正在上升並受到西方壓制的新强國,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不能沒有非洲國家的擁護和支持,但前提是不能把犧牲自己與西方的關係作爲代價。 

  也就是說,中國在非洲所要扮演的角色,依然是第三世界利益的維護者,但不再是國際秩序的挑戰者。在非洲大陸繼續站穩脚跟,同時又要避免與西方國家發生對抗,這應該是當前中國對非洲外交的思考方向。 

  最近幾年,中國對能源和其他資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因此與非洲國家的能源合作比過去更加廣泛和密切。西方國家大半是出于嫉妒,指責北京無視非洲某些國家的人權,庇護和支持當地的獨裁政府。這些反應雖然是出于雙重標準,但却是中國所無法回避的問題。 

  社論指出,中國有權與任何一個非洲國家進行能源合作,但作爲一個被不斷受到猜疑和質疑的新强國,其一言一行都被置于放大鏡之下。因此,無論是何種指責和懷疑,中國都有必要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否則就容易授人以柄。而更爲重要的是,中國在非洲的言行必須完全有別于過去西方列强的行徑,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充滿正氣的大國。 

  由于中國在非洲的角色很特殊,所以在非洲事務中,它能够發揮美國等西方國家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例如在蘇丹內亂問題上,美國雖然表面上不滿中國與該國政府維持良好關係,但不爲大多數人所知的是,華盛頓方面一直在尋求中國的幫助和合作。 

  在胡錦濤啓程前往非洲之前,美國政府派遣高級官員前往北京,希望中國就達爾富爾問題進行政治調解和施壓。而在胡錦濤此次訪問中,中方確實給予了配合,發揮了自己的影響力。這就說明,中美在非洲事務中的角色雖然不同,處理的方式有差別,但這並不妨礙雙方進行合作。   


    相關專題: 胡錦濤非洲八國行 開啟新年外交大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