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聯合報:若起訴,馬英九新台灣是否就此幻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10 08:48:14  


  中評社香港2月10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刊登社論說,馬英九特別費案並未如盛傳的在昨日結案,但他將被起訴的傳言仍甚囂塵上。假如馬英九以貪汙罪名被起訴了,在司法層面及憲政層面皆將產生重大的連鎖效應。

  就司法層面言,馬英九若被起訴,將被視為已對特別費的法律性質作出認定,建立了“共同標準”;則二十年來數萬名支用特別費的行政首長,皆在馬英九被起訴之同時,亦將立即成為貪汙罪的潛在被告。

  另就憲政層面言,則馬英九若被起訴,勢將劇烈牽動明年“總統”大選的情勢。更因馬英九的人格特質別具典型,一向被視為轉移台灣風氣之所寄託;則馬英九的進退,不啻亦將成為未來整體政治文化及社會價值體系移轉變化的歷史指標。

  社論說,可將上述兩個觀點簡化成兩個疑問句:一、這是怎麼樣的台灣體制,竟然於一夕之間就將二十年來數萬名政府首長一律打成貪汙犯?檢察體系究竟應彰顯體制的苛嚴,或應矜惜誤蹈陷阱的行政官員?二、不論對馬英九的褒貶如何,但確實有近半或逾半人民相信,他們支持馬英九,不只是想換一個政權,更是對憲政境界之提升及政治文化之改革的希望所寄。現在,馬英九若在頗有爭議性的司法動作中被起訴了,其問鼎“總統”之路是否就此阻斷?近半或逾半人民所憧憬的“馬英九新台灣”是否就此幻滅? 

  本案若起訴,應可顯示:檢察官在認定特別費法律性質的“灰色地帶”,採取了嚴格的判準;且檢察官亦明知此一起訴動作必將嚴重影響現實憲政之移變,但檢察官卻不避諱“以司法操弄政治”的嫌疑,以決絕的手段介入了政治鬥爭。 

  社論指出,回到司法層面。特別費的法律性質之認定,確實存有“灰色地帶”。早在一九八一年,“法務部”即解釋,特別費無需發票的一半是給行政首長的“特別酬庸”;直至最近馬英九案爆發,“法務部”又再度聲明為“實質補貼”,蘇貞昌更指為“歷史共業”。二十餘年來,特別費在行政實務上既已演為“制度”,依法令支用特別費的數萬名首長又無“犯意”;因而檢方的心證,確有兩可的空間。何況,如陳水扁的“國務費”案,連依法必須全部憑發票核銷者,檢方亦採信了陳水扁“一半不必發票”的片面主張。可見心證的空間有多大,檢察官的權柄又有多大。

  如今,被起訴的馬英九若成了特別費的“共同標準”,可能立刻掀起數萬行政首長被列為貪汙被告的鋪天蓋地的追訴風潮。這不啻是行政體系用左手“實質補貼”,卻用右手“陷阱坑人”;還談什麼“信賴保護”,難道不是“制度殺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