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低調反對“正名” 從紅燈轉黃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11 08:46:25  


  中評社香港2月11日電/民進黨政府最近又為了“正名”開始敲鑼打鼓,美國國務院不久也分別透過發言人麥考馬克,甚至再追發書面聲明的方式雙管齊下,表達了不支持的關切態度。

  美台為了“正名”發生類似互動的場景似曾相識。二○○四年底陳水扁和當時的游錫堃“內閣”為了“立委”選舉,推動駐外館處及“國營事業”更名的口號。

  當時的國務院副發言人厄立除了主動提及美國不支持台灣國營事業更名外,還加上了一句“美國認為,這顯然是要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的重話。

  美國陸續出重話批評台灣政府後,當時的“游內閣”上下對“國營事業”正名的議題立即噤聲。

  聯合報今天“新聞眼”文章指出,這次國務院的反應雖和二○○四年類似,但當時陳水扁政府只有口號,尚未行動,此次有了確切的郵局更名動作,但國務院不管是發言人麥考馬克或是事後的書面聲明,對台灣此舉是否為“片面改變現狀”,皆避而不答。

  對推動正名的綠營而言,美國國務院這次對正名議題“似乎”相對低調,或許也可樂觀解讀成從“紅燈”轉為“閃黃燈”,也就是“不支持卻默認”,符合過去獨派看待美國“不支持台獨”時,把“不支持”引申為“不支持不代表反對”的詮釋邏輯。

  但美國顯然不這樣想。國務院事後追發的書面聲明中,又拿出了陳水扁向美國承諾的“四不”,一開始就強調陳水扁一再保證“不管面臨內部或國外的壓力”,絕不改變這些承諾。

  “不管面臨內部或國外的壓力”這句話,最近才開始加入美國官方評論陳水扁「四不」承諾的文本中。

  表面上是為陳水扁的“壓力”解套,事實上是要強調,陳水扁如果再有偏離對美國承諾的動作,就不要再拿內部或國外的“壓力”作藉口。美國特別暗示的,自然是請陳水扁少拿內部壓力作幌子,在對美解釋時合理化自己時而溢出承諾的作為。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