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澳報:台灣無視美國警誡 民進黨決意魚死網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11 11:03:39  



  文章表示,民進黨當局以為公營企業“正名”的手法,來測試《反分裂國家法》“紅線”的意圖,是十分明顯的。現在民進黨當局實施“正名”的是各公營企業和文化單位,雖然尚未構成“重大事變”,但卻已為“公投制憲”的“火重大事變”舖墊好了氛圍。下一步,就是為涉及“政權”的機構進行“正名”,如“中央銀行”的英文譯名,及駐外“使領”機構或代表機構等。這種“溫水煮青蛙”及“切香腸”式的漸進手法,步步逼近《反分列國家法》的“紅線”,但進程又不是太明顯、激烈,頗能痲痺人們的警覺性,及為最終實施“公投制憲”打下基礎。尤為惡劣的是,這種行為帶有“欺負”北京的意識,--“欺負”北京為了辦好奧運及世博會,而不敢採取“必要措施”。
  
  民進黨當局要挑戰美國立場態度的意圖,也是十分明顯。在過去,缺乏國際社會支持的民進黨當局,還是十分在乎美國對其的態度的。因此,才有陳水扁在正式投身2000年“總統”選舉之前,專程到美國向華府“交心”之舉;也才有每逢自己“闖禍”之後,立刻派出邱義仁、蔡英文等“重量級”人物前往華盛頓作“解釋”的做法。
  
  但似乎是民進黨人經過多次這樣的運作之後,發覺美國人正為中東和朝核問題分身不暇,難有餘力管束其行為,只能來來去去只是以語言來警誡之,於是就試圖衝破美國的台海政策底線,不再是“遇到紅燈繞道走”,而是“紅燈亮前搶道走”了。實際上,盡管昨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強調“我們不支持台灣當局採取行政措施,片面改變台灣現狀,或邁向台灣獨立,例如改變公營企業名稱”,但詞裡行間,並無任何帶懲罰性質的語調。於是,民進黨當局就感到這是一個“搶道走”的機會,綠營一眾頭面人物都聲稱這是台灣的內部事務,美國人無權干預。

  而陳水扁則聲稱,“正名問題不能敲鑼打鼓,應當少說多做”。很明顯,民進黨當局已不把美國的“口頭警誡”放在眼內,甚至已不在乎美國的態度了。這除了是已摸準美國的“隻眼開隻眼閉”態度外,是否也帶有“破罐子破摔”的情緒--眼看到民進黨政權很可能在明年初的“總統”選舉中不保,就索性來個魚死網破,把一個爛攤子交給馬英九或王金平去收拾--“既然我吃不到,你也休想吃得好”?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