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情人不吝消費 特區更需有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14 09:39:27  


  中評社香港2月14日電/今日是西方情人節,中國傳統節日謳歌愛情的本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及七月七日乞巧節,但香港年輕一代已經認定“華倫泰”才是表達愛意的日子,愛侶間這一天不作一點表示,可能會“好大件事”,因此連日鮮花價格大漲,酒店的情人節晚餐也預訂滿座,老闆們莫不笑逐顏開。

  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論說,情人節市道如此暢旺,反映了消費強勁,同時也是市民心情和社會氛圍的一種反映。一些人可能會認為,情人節送花送禮,只是表面形式,既花錢又沒有意義。其實不然。社會上多一點溫馨、溫情,人與人之間多一分愛意和關切,又有什麼不好呢?今日特區,正需要呼喚更多的表達和溝通,需要更多真誠的關懷和尊重。

  情人節是年輕人的天下,但成年人世界何嘗不需要感情的點綴?曾蔭權日前宣布參選競逐連任,上台前與夫人鮑笑薇親吻面頰,翌日各大報章幾乎都登出了這幅照片。國家領導人出訪,拖著夫人步下飛機舷梯幾乎已經成了“指定動作”。

  政治、政壇無情,但政治人物不可以無情;今日正處於選戰緊張時刻的曾蔭權,除了不要忘記給夫人送上一束玫瑰外,更需要多關注民眾的感情生活,特別是年輕人的內心世界和感情訴求。

  社論說,今日特區的年輕人,在感情生活上普遍是早熟的,不少人十二、三歲就已經“拖手仔”,中學生包括初中生談戀愛的比比皆是。對這種現象,作為父母、師長的,只宜疏導、不能強禁,一來強禁只會引起反效果,二來年輕人談戀愛也未必是壞事,對一般交往實不必過於緊張,與其“遮遮掩掩”,不如面對和接納,只需適當提醒勿因“拍拖”而荒廢學業。不過,近年部分年輕人對感情問題的態度是令人憂慮的,包括責任感和承擔能力,一些悲劇往往由此而生。

  社論指出,近年大量增加的單親家庭和家暴事件,直接影響到青少年對感情問題的處理,大部分過早談戀愛或發生悲劇的青少年都來自破碎家庭,愛情成了他們逃避家庭不愉快的“避風港”,但不恰當的處理往往又會加劇他們的壓力。同樣,社會上一些不愉快事件,包括示威爭拗頻仍、攻擊謾罵成風,以及經濟困難和復甦後的貧富差距拉大,都對年輕人脆弱的感情造成負面影響和衝擊,令他們對社會、人生和愛情無法建立起積極、健康的正面觀念。

  因此,未來特首的施政,除了曾蔭權在參選政綱中提出的一國與兩制、民主與管治等“十大關係”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關係,就是與年輕人的關係。特首和政府必須用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真誠去和年輕人溝通,關心他們的工作和家庭,關心他們的感情生活,包括這個情人節怎樣過?過得如何?

  對此,曾蔭權顯然並未忽略,他在參選中說:“我希望進一步推動新關懷文化,讓人人都多關心諒解別人,幫助別人,讓香港不單是一個務實積極的社會,更是一個充滿關懷的社會。”

  社論認為,如果能夠做到這樣,特首有情、市民有義、社會有愛,特區就會日日都是情人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