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國民黨只在內部逞強鬥狠,豈不可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16 08:19:22  


  中評社香港2月16日電/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說,馬英九遭到起訴,迫使他辭去主席,並提前宣布參選二○○八大選。與此同時,國民黨內仍暗潮洶湧,擁馬和擁王勢力相互較勁。這幅景象,不免讓人浩嘆:事而至此,藍軍對綠營還拿不出贏的策略,卻只會在內部逞強鬥狠,豈不可悲?代理主席吳伯雄說他是擁“瑪”派,但這隻分屍“瑪”何時能合一呢?

  社評表示,馬英九和王金平在大選中要不要配或怎麼配,其實是次要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身為國民黨兩大支柱,兩人卻形同陌路,不僅缺乏共同面對大局的器度,甚至缺乏解決歧見的意願。姑不說兩人爭的是領導台灣的資格,現在僅為了個人心結,都可以把黨的利益拋在腦後,這如何教人民相信他們有誠意化解藍綠分歧,或有能力弭平社會裂痕?

  由於歷練迥異,馬王的性格、背景和群眾基礎差異極大,這原本可構成極佳的互補。可惜,兩人卻將差異極端化,彼此懷疑,互相排拒。從任何角度看,將有利的互補變成有害的互斥,將共同夥伴視為背上芒刺,都是極其愚昧。然而,雙方陣營卻不斷冷言冷語營造歧見,讓藍軍支持者失望且痛心。

  社評說,馬英九的群眾魅力,王金平的處事手腕,是兩人各自所擅的勝場。但反過來看,馬英九行事過度拘泥,缺乏情味與練達;王金平則太多沾涉,人和有餘,正直有缺。馬王如能合作,兩人的互補不僅在省籍和地域,政治上也將更能情理兼顧,取得平衡。遺憾的是,號稱身段最柔軟的王金平,卻連第一副主席都不願“屈就”,還不時小動作扯馬後腿,有負“納百川”之名。而馬英九徒有社會民氣及主席權威,卻爭取不了王金平的歸心,政治能力逐漸被看破手腳,也折損了魅力。

  眼前的馬王之爭,很像兩年前黨主席之戰的場景;只是,如今大選時程迫在眉睫,而馬英九背負著特別費官司,形勢上已沒有遷延內耗的本錢。馬英九辭去黨主席後,黨機器的運作尚稱穩定;但成事不足的大老企圖插手,加上王系人馬不甘雌伏,局面仍然凶險。若不及時控制,明年大選演出當年連宋“鷸蚌相爭”的結局,亦不無可能。這就是藍營最大的痛處。在下始終不乏死忠的支持者,在上卻永遠缺乏識大體、成大事的無私領導人,永遠把個人的得失看得比大局重要。占選民六成的藍軍何以連被四成綠軍統治八年,癥結不就在此?

  社評指出,在馬英九被起訴後,藍軍形勢更顯急迫;所以,不必吹噓什麼“兩岸和解”或“朝野和解”,馬英九和王金平何不先向對方伸出橄欖枝,先坐下來談“黨內和解”,談談藍軍勝選的機會在哪裡?此時馬固然深陷危機,但王又豈可能憑獨自的實力脫出?雙方陣營人馬必須問問自己:兩邊到底是同志還是敵人?不齊心合力能不能打贏這場仗?事實上,只把眼光放在馬英九或王金平身上,未免過度“淺薄化”了大選的意義。若不能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詮釋台灣發展及社會願景的可能性,“政黨輪替”變成只是“換人做做看”,又如何號召人民相挺?

  不妨看看他山之石:此時希拉里和奧巴馬正在角逐美國民主黨總統提名,一位是傑出的女性,一位是出色的非裔混血人士,兩人獨特的風格與特色,不僅為大選增添了豐富色彩,也讓人對“後布什”時代的美國政府充滿新的想像。這種期待感,不正是台灣目前窒悶的政治空氣下最欠缺的元素嗎?

  社評認為,丟掉江山近八年,如果還不知道什麼叫團結合作,國民黨就是還沒從睡夢中醒來。說實在,聲望從七成五跌到五成,堂堂正正的操守打到被起訴,馬英九不能不痛徹認清自己的弱點何在。而民調遠遠落後的王金平也該放下不平,尋找自己的積極定位;若能助馬共同成就藍軍中興大事,還怕享受不到民眾的掌聲嗎?  


    相關專題: 化悲憤為力量,馬英九參選“總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