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人類歷史上兩次大崩盤:跳樓的絕不僅是股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0 16:04:41  


1987年11月2日的《時代周刊》就以“崩盤”作為封面標題。
  在當今的時代,隨著資本經濟的發展,股市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它不再單單是一種企業融資的行為,更是無數股民體驗人生的所在。當股市牛勁十足,瘋狂飆升時,股民喜笑顏開﹔當股市像一頭病熊,全線跌停時,股民心急如焚。當今天的股民沉浸於投資獲利帶來的幸福時,也應看到硬幣的另外一面,那些股市曾經有過的重大災難,那些黑色的記憶……

  1929:“黑色星期二”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對於美國的經濟以及股民來說,都是最黑暗的一天。上午10點,紐約証券交易所剛一開市,猛烈的拋單就席卷而來,“拋!拋!拋!”所有股票成了燙手的山芋,不計價格、不計成本,隻要拋掉就好,經紀人被“拋”得發暈、交易大廳一片混亂,隨之而來的就是道瓊斯指數一瀉千裡,股指從最高點386點跌至298點,跌幅達22%。這是紐約交易所112年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天”,以這個被稱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為發端,美國乃至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全民炒股催生股市崩盤

  對於這個黑色的夢魘,所有人都陷入恐慌和怨天尤人之中,但他們沒有想到,這個日子的降臨恰恰是他們自己催生的。這一切都要從美國經濟大發展說起。

  對於美國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個千載難逢的黃金機會,美國利用戰爭大發橫財,戰爭結束后,美國由債務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紐約也取代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美國經濟的突飛猛進,帶來的是股市一派牛氣,對於股民來說,一個黃金時代來到了。

  為了吸引更多的游資,美國的券商雇佣大批股票推銷員,在城市的街道,在鄉鎮的小路,在千家萬戶的門前,一遍遍向民眾講述炒股的好處,但他們卻從不提及炒股的風險。民眾的熱情被激發起來,入市炒股成為全民的投機行為。

  到1928年,股市幾近瘋狂。在地鐵中,人們紛紛指責地鐵公司沒有在車廂裡裝上電傳打字電報機,以致人們在乘車途中無法炒股。在波士頓的一家工廠,所有的車間都安放有大黑板,並有專人每隔一小時就用粉筆寫上交易所的最新行情。在得克薩斯州的大牧場上,牛仔們通過高音喇叭收聽電台的消息,實時了解行情。當乘客乘坐出租車時,司機會和乘客熱情地討論股票行情,就連賓館門口擦皮鞋的小童也會向顧客介紹當天的熱門股。

  大多數股民都是炒短線,並非為了長期投資。在瘋狂的投機熱潮刺激下,紐約股市一漲再漲。所有投身其中的人們都未曾想到,泡沫終究有破滅的一天。當時股市的行情遠遠超出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而且很多炒股者都是以股票作為抵押,進行信用交易,一旦投機人信心下降,就必然要增加更多的保証金,而缺乏資金的投機者就隻能拋售更多的股票來彌補,其結果就是股價進一步下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