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以善:李登輝為何棄獨?他是好人?壞人?
http://www.CRNTT.com   2007-02-22 09:35:21


也有人說:其實李登輝和陳水扁一樣,都是變來變去、騙來騙去的“老蕃顛”。
  中評社香港2月22日電(作者 劉以善)小時候跟隨大人去看電影,隨著劇情的複雜化,孩子看不懂了,趕緊問大人:“誰是好人,或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小孩子看戲最關切的就是要想知道這個答案。

  一月二十九日李登輝接連兩天接受“壹周刊”四個小時的專訪及次日又接受TVBS電視台的訪問,經各媒體的大力放送,李登輝的言論的確震驚了台灣民眾,也引起大陸及國際媒體的關注。因為李登輝所發表的言論在政治方向上是個180度的大轉向,許多媒體大致上的意涵稱他為“棄獨論”。

  接連幾天,各類媒體不斷報導,許多專家名嘴也紛紛上場評論,正反面解釋都有;不過在政治效應上,深綠的獨派人士反應當然是強烈的,甚至南部民間有幾個一向是李登輝及台聯黨的堅定支持團體--“李友會”,立即表態要解散組織,並強烈抨擊李登輝的言論。另外,以辜寬敏為首的“極獨大老”,也措詞強烈的予以譴責。

  過不了兩天,李登輝錄下影音“並未棄獨”,並接連三天在電視台播放。前後才幾天,李登輝的“棄獨”、“未棄獨”,來回變來變去,弄得的臺灣人民真像小孩子看戲,對劇情弄不明白了!有的人問:李登輝看似悔悟反正了!怎麼又變回去了?也有人說:其實李登輝和陳水扁一樣,都是變來變去、騙來騙去的“老蕃顛”。

  筆者認為當前有許多人對李登輝的看法及一般媒體的評論都太過於簡約化了;如果我們從他的人格特質、成長背景、學習、經歷及重要言論的背景因素去觀察分析,當不致產生一般如此偏狹武斷的結論。

  李登輝生長在日據台灣的年代,高中以前在台灣受完整的日本教育,考上日本帝國大學但因二戰結束畢業於台灣大學,還曾受過日本砲兵學校的訓練,當過短暫的日軍少尉。由於這個背景,他年輕時酷愛日本劍道,是上段的高手。他也是一個具有先進思想的知識份子,大學時,特別喜愛研讀馬克思的“資本論”,對社會主義的烏托邦有強烈的憧憬。

  特別值得強調的是,在台灣光復後的年代,對共產黨一片肅殺的氛圍下,李登輝敢于參加共產黨外圍組織,雖然因為往後政治形勢的危險,逐漸脫離該組織。

  在台大任教及先後在美國進修碩、博士,和在農村復興委員會(現在的農委會,類似農業部)任職的階段,李登輝對政治是極為低調的,對專業工作則是非常專研的。蔣彥士是他一生的貴人,不只提拔他,還從時任農復會的農經組長職務推薦給蔣經國當政務委員(部長級別),輔佐蔣經國提升台灣的農村建設與農業發展,也被蔣彥士保薦加入國民黨。自此展開了他人生的政治坦途,歷經台北市長、台灣省主席;直至1984年被蔣經國欽定為“副總統”候選人。

  1988年蔣國先生逝世,李登輝依法繼位,在眾多國民黨舊勢力虎視眈眈的環視下,由宋楚瑜臨門一腳推上了國民黨主席的重要位置。之後的幾年,黨內主流與非主流的明爭暗鬥幾無寧日,此時的李登輝展現他處理大政及操作權謀的能力,逐步將非主流系要角一一拔除。宋楚瑜是他掌握政權的功臣,宋想省主席,他給了;宋繼而要選省長,他也支持;但最後來個凍省,結束了兩人所謂“情同父子關係”的恩怨情仇。

  在這段時間裡有幾件值得注意的事,一是1990年當時的國民大會濫權,引起人民的厭惡,“野百合學運”興起,李立即抓緊機會,借力使力順勢推動民主深化,在國民黨的主流與非主流鬥爭中當選第八任“總統”。

  第二件事是1995年他到美國讀博士時的母校-康乃爾大學演講“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惹惱了大陸;接著1996年台灣大選前強化台灣的主權意識,高票當選。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