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台灣即將進入連續十三個月的慘烈攻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3 08:48:54  


  中評社香港2月23日電/年假尚未結束,台灣的春節氣象已經被“總統”角逐者的造勢活動塞爆。游錫堃昨日在宜蘭宣布參選“總統”,將二○○八大選卡位戰又往前推擠了一步。在這樣的氣氛下,摩拳擦掌多時的蘇貞昌、王金平乃至呂秀蓮等人,預料都將在近日內正式表態。然後,台灣便將進入連續十三個月的慘烈攻伐。

  台彎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二○○七注定是一個“超級選舉年”,也是決定台灣能否擺脫虛耗、振衰起敝的關鍵年。但目前看來,整個競爭態勢卻是激烈有餘,而新意不足。

  社論指出,所謂激烈有餘,是指藍綠陣營內部各有強勁競爭者角逐初選,這未必不是好事;但到了政黨對決階段,廝殺、抹黑、割喉勢必變得不擇手段,那才令人擔憂。而所謂新意不足,是指這些候選人形象、風格都已頗為固定,但對於要如何帶領台灣走出政經困境,或者要如何形塑台灣的未來,均未顯示他們有何獨到或開創性見解。在這種情況下,競爭者雖眾,人民又有什麼好選擇?

  別的不說,光看近日陳水扁在民進黨四大天王間的百般撩撥,即讓人見識到權力運作的可怕。陳水扁靠著操作後繼者的恐怖平衡,來維繫自己跛腳的權勢不墜,多麼可悲;他愈得意,愈暴露權力的醜陋。幾大天王被陳水扁玩弄於股掌之中,不僅掩沒了個人的自主性,也壓抑了民進黨改革提升的時機。尤其游錫堃獨攬黨機器向深綠挺進,刻意挑激藍營和中間選民的敏感神經,政治走到這樣的偏鋒,人民還剩下什麼位置?

  看這幾天的景象,朝野天王四處出訪拜廟,個個意興風發,欣然接受支持者簇擁。當地方上各種“總統好”的呼聲不絕於耳,聽在這些有意大位者耳裡,除了沾沾自喜,或也深信自己是天降大任的不二人選吧!然而,剝開這層淺薄的造勢表演,人們認真想想“總統”大選的意義與台灣發展的前途,選民會願意把自己交到誰的手上?

  社論說,一九九六年台灣首次舉行“總統”直選時,號稱是“人民民主”的濫觴,當時,人民多麼為台灣民主的進步和優越自豪。但一晃十一年過去,歷經三次“總統”直選,“總統”的權力越變越大、責任越變越小,台灣民主之路則越走越狹窄,政治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越來越薄弱,連帶使行政運作都日漸失靈。當“人民民主”的豪情被剝削殆盡,當“政黨輪替”的興奮只殘留苦澀,當人民淪為動員機器和橡皮圖章,被榨乾的民主還有什麼滋味?

  社論認為,這就是台灣大選的根本問題。在政治層次,“總統”直選變成了政治人物謀取權位的豪賭遊戲;在認知層次,選民的民主地位反被排擠至邊緣;在技術層次,選舉競技的公平性難以再受到信賴。台灣人民如果不願再做民主的奴隸,應該設法把政治的主動權奪回來;而候選人眼裡除了“總統”寶座,也應當正視人民的願望與渴求,才能號召他們的支持。

  社論表示,觀察幾位候選人最近的造勢,不論是拜廟祈福,或者由鄉親簇擁著宣布參選,不僅作法保守陳舊,其拘泥於狹隘地域訴求的營造手法,亦令人驚訝。這顯示在多年的藍綠對峙下,候選人失去了超越對峙的視野,亦尚未能理出一套具有全民概念的訴求。尤其是民進黨的幾位角逐者,究竟要用追隨、修正或反叛的方式面對“後陳水扁時代”,都需要更深刻的思考與更清晰的論述。

  台灣的“總統制”走到今天的地步,人民被遺忘,只剩一群處心積慮的政治野心家。選民如果不願就此棄子投降,就得拿出積極公民的拚勁,及早對候選人加緊鞭策,檢視他們的格局和言行,找出一個真正有願景、可託付的人選,以更聰明的選擇才能避免“所託非人”的慘痛經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