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溫暖春節背後的“全球暖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4 10:00:20  


  中評社香港2月24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社論說,過去提到農曆春節,總會用到“急景凋年”這四個字。台灣雖地處亞熱帶,難得一見雪景,但過年本屬隆冬時節,天氣也該冷風颼颼才對。但是近來天氣風和日麗、暖陽高照,實在沒有冬天的感受。雖然團圓年味不受影響,不過如此的過年氣氛,大概還是會讓很多人頗不適應。

  “地球暖化”已經從一種威脅性的說法變成非常實際的感受。最近,負責看守“末日鐘”的科學家們,決定將這個時鐘撥快兩分鐘。現在已來到了午夜十一點五十五分,意味著在這些原子科學專家看來,距離人類命運終了的時刻只剩下五分鐘了。核武威脅加上地球暖化,是科學家們調快末日時鐘的主要理由。
 
  這項調快末日鐘的警告行動,得到包括知名英國劍橋大學物理學家霍金在內的十八名諾貝爾獎得主的一致支持。霍金甚至說,全球暖化問題的嚴重性,已經讓地球面臨的其他挑戰相形遜色。他說:“恐怖主義只能殺掉數百或數千人,但是全球暖化卻可能會奪走數百萬條人命。”這位知名的物理學大師認為,人類應該趕快進行一場反全球暖化戰而非反恐戰。

  社論指出,因為全球暖化,過去幾個月來,地球出現了一些前未見的現象,氣候效應已經首次大規模地顯現出來:英、美科學家前往南極大陸實地考察發現,南極冰原正在崩解,海面上漂著許多浮冰;科學家從地底下抽出冰柱,結果發現裡面的二氧化碳含量超高,可見暖化嚴重的程度。科學家警告說:“地球暖化的問題已經快要到無法解救的地步。”地球生態可能徹底改變的危機也不再是個遙遠的“警告”。 

  拍攝《不願面對真相》地球暖化紀錄片的前美國副總統高爾的研究團隊,甚至估計近五年、十年,地球就會承受暖化的巨大傷害;冰原融成一塊塊的浮冰,漂到海面上,對船隻的安全形成嚴重威脅。科學家預估,如果南極大陸的冰全部溶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 一公尺,許多臨海國家將變成海底世界,人類身家性命的損失將如天文數字,難以估算。

  今年二月某日晚上七點五十五分至八點,歐洲環保人士呼應ICPP針對地球暖化所做的報告,發起“熄燈活動”。從法國艾菲爾鐵塔、意大利羅馬圓形劇場、希臘雅典會議大廈、西班牙馬德里阿卡拉拱門等代表性建築都同步熄燈。象徵人類應該減緩開發、耗用資源的速度,用一個新的眼光看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為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地球的確出現了明顯而劇烈的變化。地球暖化,已經是個不可逃避的問題了。

  氣候暖化使近來挪威峽灣沒有冰,這是歷來首見;北極熊首次無法冬眠、北方候鳥沒有南遷避冬 … …更不要說歐洲、美國地區氣候怪異,冰雹、冰風暴狂風不斷來襲。世界氣象組織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成立的跨國機構“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簡稱IPCC)最新的報告指出,全球暖化的確會造成風暴強度增加,包括颶風和龍捲風的頻度和規模都會擴大;《明天過後》那樣的電影不再是危言聳聽,而是迫切的危機。再者,海洋暖化使得海的含氧量變少,造成海中生物減少。有專家估計,到了二○五○年,人類恐怕就沒有海洋魚類生物可以食用了。

  全球氣溫在二十世紀平均上升了○.七度,自一八五○年以來,十個最熱的年分都在一九九四年之後。IPCC最新報告預測,在二一○○年之前,全球氣溫將會上升一.一至六.四度。實際溫度會上升多少,還要看我們對抑制溫室氣體會做什麼樣的努力而定。

  社論表示,全球暖化使得今年北半球的人在享受暖冬之餘,也不禁開始擔心,因為這“不正常”的溫暖正是溫室氣體過度排放所造成。當氣溫升高後,冰山開始融化、海平面上升、海岸退後、北極的冰海可會在本世紀中期消失;全球雨量的改變導致林相生態變化,地球物種迅速消失、洪水、豪雨、旱澇交替出現、頻率異常等等,在在說明,大地的反撲,已到了我們必須在社會、經濟、教育、立法、環境保育、生活方式等各個層面全力改革的時刻了。 

  台灣作為地球成員的一分子,也同樣必須為減緩地球與生態環境的惡化盡一分心力;地球不會等我們。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