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料:香港人獲國家獎 屢獲殊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7 12:16:07  


圖為去年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第四次(1989年)獎勵項目59項。香港第一次參加,其中香港大學張佑啟的“有限條法”項目獲二等獎,香港大學龍建音、王紀慶的“鼻血循環與氣道阻力的研究”項目獲四等獎。

  ●第六次(1993年)獎勵項目52項。香港城市理工學院鄭耀宗的“金屬─氧化硅─硅(MOS)器件物理研究”項目、香港大學支志明的“高價氧釕配合物的氧化化學”項目及香港大學鄭廣生的“脈沖星的輻射機制”項目均獲三等獎。

  ●第七次(1995年)獎勵項目57項。一等獎空缺,其中香港中文大學麥松威的“晶體結構化學”項目獲三等獎,香港大學蘇國輝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蕭悅梅合作的“哺乳類視網膜節細胞神經纖維的再生”項目、香港大學汪子丹與南京大學董錦明合作的“高溫超導混合態物理性質的理論研究”項目、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馮錫淇、張啟仁、徐良瑛、唐連安與香港浸會大學鄧棠波合作的“鈮酸鋰晶體的缺陷結構和雜質效應”項目均獲四等獎。

  ●第八次(1997年)獲獎項目51項。香港中文大學黃乃正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侯雪龍合作完成的“一些高張力分子的合成化學”項目獲二等獎,香港理工大學(也曾在香港中文大學進行研究)蔡忠龍完成的“固態高聚物熱學、彈性性能的研究”項目及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完成的“機械人在非完整約束環境下的運動規則”項目均獲三等獎,香港中文大學陳小章與黃宜定合作完成的“附睾陰離子分泌的調控機制”項目獲四等獎。

  ●第九次(1999年)獲獎項目57項。一等獎空缺,其中香港浸會大學朱詩堯與華東師範大學夏慧榮、同濟大學陳鴻、上海交通大學鄭杭合作完成的“自發輻射和受激吸收中的量子干涉效應”項目,香港理工大學(也曾在香港大學進行研究)劉世齡與香港大學張佑啟、中山大學陳樹輝、徐兆合作完成的“分析強非線性振動的增量諧波平衡法和推廣的攝動方法”項目及香港中文大學李東完成的“高速分組交換系統”項目均獲三等獎。香港科技大學吳雲東完成的“計算機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項目獲四等獎。

  ●第十次(2000年)獲獎項目15項。一等獎空缺,全部為二等獎。其中,香港大學湯家豪完成的“非線性時間序列分析中若干重要問題研究”項目獲二等獎。

  ●第十二次(2002年)獲獎項目24項。其中,香港科技大學黃勁松教授的《半單李群上的非交換調和分析》研究項目和香港城市大學的李述湯教授的《金剛石及新型碳基材料的成核與生長》研究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第十三次(2003年)獲獎項目19項。其中,香港中文大學吳奇教授等完成的“高分子鏈在稀溶液中的折疊和組裝”項目和香港科技大學葉玉如教授完成的“神經肌肉突觸新訊號傳遞機制的鑒定”項目及香港科技大學湯子康副教授、王克倫教授完成的“納米結構氧化鋅半導體ZnO薄膜的室溫紫外激光發射”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第十五次(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從缺,二等獎38項。其中,香港大學任詠華教授完成的“過渡金屬炔基及硫屬簇配合物的分子設計及其發光性能的研究”項目、香港理工大學陳新滋教授完成的“新型手性配體的設計、製備及其在不對稱催化反應中的反應”項目、香港城市大學李述湯教授等完成的“氧化物輔助合成一維半導體納米材料及應用”項目及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完成的“母親血漿中胎兒核酸的探索與應用”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來源:大公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