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日復多管道外交 黨際交流暢通軍事走出冷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7 14:48:10  



  遠景方向是“一體化”

  徐輝:環顧全球,亞洲遠遠落在一體化的後面,在次地區組織層面上,亞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東盟,這幾年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很快,南盟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但是東北亞這個地方現在還是一個空白,而中日兩個大國就在這個地區,所以說未來亞洲一體化進程能否實現,取決於中日。

  之所以說一體化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因為我們具備這個條件。東亞過去30多年一直保持和平繁榮和發展,這說明我們有很好的合作基礎。另外,亞洲國家,特別是東亞國家,在過去二三十年內,以符合各自國情的方式,陸續實施經濟和政治轉型。這些變化絕大部分是和平發生的,沒有出現像其他地區那樣的暴力現象,而且是在多樣化的條件下發生的。

  有人曾提出亞洲價值觀是什麼?我想我們的共同價值觀實際上就是合作,和平解決爭端,相互尊重各自文化的多樣性。過去30多年,有各種歷史文化背景的許多國家間建立了和平合作的關係,這為我們進一步深化地區一體化進程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

  當然,東亞地區也有爭端,但這不是主流,主流是合作,一體化進程的加快。

  具體該怎麼辦?我想有四個方面:

  第一是要進一步增強和擴大現有的合作互利領域;

  第二是要針對各種衝突,想辦法把這些衝突地區變成合作的一個領域。例如,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完全通過合作和平、互諒互讓的方式,陸續解決了和周邊國家的邊界爭端和政治經濟領域的爭端。中日都是很有智慧的國家,兩個偉大的民族也能夠探索出這樣的一條道路。

  第三是東亞一體化進程不宜過快。既然叫東亞一體化,地理上來說應該是東亞國家,我覺得10+3比較符合現在的狀況,首先我們文化上相近,地理上接近,經濟上一體化程度比較高。這樣做,並不意味著排斥外部國家,實際上在10+3裏,美國的影響力也是有的,美國和東盟國家有對話機制,和日本有聯盟體系,所以不存在排斥美國的問題。

  第四,東亞國家要以雙贏的合作模式,來解決我們現有的問題。

  涉及到中日之間,到底誰領先誰主導,好像成了各方關注的問題。但從歷史上看,亞洲的和平和繁榮與誰第一沒有必然的聯繫。日本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提供了很多資金和經濟發展上的幫助,這對於中國改革開放的起步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歷史上,日本也從中國文化中吸取了很多營養。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個傳統,相互學習,互相提高,而不是爭誰當第一,這樣才能帶來亞洲的和平與穩定。

  構建東亞安全保障機制

  中穀元:我曾在2002年擔任防衛廳長官,當時覺得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是當年5月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中止了我即將成行的對華訪問。而此前,中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互訪及兩國國防長官間的對話交流活動一直存在。

  如果中日能夠在安全保障方面建立某種協定,在東亞形成集體安全保障防禦體系的話,這個工作恐怕具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巨大潛質。

  關於如何使雙方建立互信的問題,只要每個國家都本著優先東亞整體安全保障的目標,允許大同小異,努力掃清障礙,尋覓合作道路,集體安全保障體系是能建立起來的。

  妨礙我們前進的障礙有三個:一個是朝鮮半島問題,一個是東海問題,還有一個是如何調整與美國關係問題。

  關於朝鮮問題,只有成功解決核問題、導彈問題以及朝鮮經濟援助等問題,東亞安全保障機構才談得上有一個穩定的基礎。

  第二點是東海問題,首先應該事前進行磋商後再採取海底調查、採掘等行動。此外針對今後有可能發生的突然事件,要為避免事態擴大設置規則。

  最後在中美關係上,雖然中美之間存在對台軍售以及貿易摩擦等多方面問題,但中美經濟關係正日益得到加強,美國期待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合作夥伴。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對外界影響力的增大,中國也會採取符合世界標準的政策,到那時中美之間的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在解決了以上三個問題的基礎上,我們應該爭取早日在東亞構建起定期的安全保障機制。

  亞洲共同發展的基礎是建立互信

  張平:亞洲的一體化共同發展,離不開互利共贏,那麼它的基礎是什麼?陳會長談到,就是建立互信。很難想像亞洲國家,或者中日兩國互不信任,兩國民眾和媒體互不信任,能夠迎來互利共贏亞洲世紀的到來。

  從我們去年到現在做的民意調查來看,兩國民眾相互親近感在減少。民眾互不信任,是兩國民間現在一個主流的方向,但同時,兩國民眾現在越來越意識到中日關係很重要。不過現在,很多人都只依靠各自國家的媒體來瞭解對方。

  很多人在民調中對中日關係的印象選了一個“說不清楚”。我覺得,中日民眾對中日關係的印象回答“說不清楚”的話,對媒體來說是一個機遇。這說明像北京東京論壇這樣的民間交流平臺可以起到推動兩國民眾瞭解彼此的作用。

  同樣,中日媒體也需要新思維、新觀念來處理問題,應該起到維護友好的穩壓器作用,而不是火上澆油。所以說媒體在建立中日互信之中是大有可為的,也應該有所作為。

  西原春夫:對於日本與中國現在處於不能相互理解的狀況,實在令人遺憾,我認為其原因是我們迄今的交往方式太笨拙。大多數人是從現在的情況出發,來考慮如何改善問題的。我建議,把這個思維方式改變一下,以將來作為前提,用更遠大的眼光來解決目前的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員、物資、金錢、資訊和經濟交易等都會不斷地超越國境。超越國境的程度越高,人們就會越感覺到國境是一種障礙,想要降低障礙。但國境一旦降低,國家間雙邊解決和協調超越國境糾紛的法律規範就不夠了。

  一方面相應國家會制定共同的法律規範,另一方面就會形成執行共同法律規範的地域性超國家組織。這種地域性超國家組織最初可能採取協定機構形式,然後逐步成為擁有獨立立法司法和行政權限的地域共同體,這就是一種共同管理的思維方式,我相信在本世紀內亞洲肯定也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剛才幾位都說,21世紀是亞洲世紀,今後亞洲各國將會對世界政治經濟和文化產生巨大的影響。正因為這樣,我不希望亞洲各國只是憑藉經濟實力出現在世界的前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亞洲應該對正在面對危機的人類未來提出亞洲式的哲學和思想。現在中國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這個口號,全國上下都在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日本應該以什麼樣的思想哲學與中國相呼應呢?我認為值得去好好思考。

  我現在是亞洲和平貢獻中心的理事長,我們中心已經找到了明確的答案,這就是要以亞洲“和為貴”的精神,在日本確立和實施和平國家理念。要將國際糾紛的苗頭,在對立發展到戰爭之前化解。中心認為,如果發生戰爭,日本不是以單個國家身份加入戰爭,而應同其他各國一起,以國際員警組織的名義,根據國際原則來制止戰爭。在戰爭結束時幫助救災,重建振興國家。

  亞洲和平貢獻中心認為,日本也應該呼籲中國和韓國一起加入進來。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日本全國都能夠有這樣的想法,因為這是日本亞洲政策的理想根基。

  雙軌對話機制很重要

  林芳正:從政治角度來看,我們面臨的共同課題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相互克服國家主義的問題,只要能夠克服這一問題,其他的問題都會隨之而解了。

  目前,我覺得雙軌對話機制是很重要的。如果是政府間的話,可能官樣話語比較多,坦誠的話語稍少一些,但如果有第二軌道的話,大家就能夠坦誠相待了;還有一個就是剛才鈴木先生所說的歐盟型合作,設定具體的目的,推動並加強區域內合作,逐漸形成亞洲共同體。

  另外,剛才中谷先生提到了安全保障問題,我們現在有六方會談的框架,朝核問題被解決以後,我們可以繼續保留六方會談的架構,大家共同努力,最終形成共同體的架構。

  國分良成:剛才的論題,我大概總結了一下,有三點內容。第一點是互不信任的根源,簡單來說是相互之間國家觀念的不同,也就是今後要成為什麼樣國家的問題。這種類似國家展望的觀念如果和社會發展運動相結合,就能更明確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亞洲的未來遠景會也會清晰可見。

  第二點是在此基礎上有必要思考一下亞洲共同的課題。但我們在思考未來十年課題的時候,還要整理一下現在的問題。比如現在面臨什麼問題,中日兩國對待這些問題的立場等等。

  第三點是今天大家提出了各種各樣很具體的提議,具體要怎樣去實施。也就是說首先把促進中日的相互理解作為今後10年的發展方向來考慮,探討在亞洲究竟應該開展什麼行動,具體有哪些合作的可能性,這些問題和如何亞洲合作發展整體框架相結合,讓中日雙方取得最終的一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