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會對華姿態微妙變化 強硬勢力複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7 17:24:06  



  其代表人物如民主黨的舒默和共和黨的格雷厄姆。2005年4月他們提交的對華關稅懲罰法案得到了參議院2/3贊成票的支持。他們認為,中國操縱匯率是造成美國對華貿易赤字的罪魁禍首。因此,他們一方面聲稱“雖然並不想以關稅報復中國,但也不能對中國操縱匯率的行為視而不見,置之不理”,另一方面又強調“停止操縱匯率,嚴懲侵害知識產權行為,也是符合中國自身利益的”。

  由此可見,與那些從心裏厭惡中國體制的老牌“反華派”議員相比,這些新型對華強硬派議員具有明顯不同的特點。這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現象。它預示著經濟問題將成為美中之間焦點問題的時代已經到來。

  “中國小組”值得關注

  從2005年到2006年,美國國會中相繼出現了與中國相關的各種議員團體。這也表明,以經濟問題為主,美國國會對華關注度不斷提高。

  2005年6月,美國眾議院成立了一個旨在處理美中問題的組織———中國小組。這個由40名眾議院議員組成的組織,不僅公開強調加強對華貿易和對華介入的重要性,而且其成員還與中國駐美大使舉行定期見面會。迄今為止,美國國會中只有反華團體,卻從未出現過明確主張發展美中關係的團體。因此,在中國看來,該組織的形成是一 種值得肯定的新現象。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組織的出現與中國為了消除“中國威脅論” 而開展的院外活動,正在形成一種相互呼應的態勢。

  2006年1月,參議院也成立了一個類似組織,叫做參議院中國工作小組。它由共和黨議員科爾曼和民主黨議員奧巴馬共同擔任牽頭人,其宗旨是為了加深對中國的研究。儘管眼下還難以對這個組織進行定性,但從其成立的基點“推動美中兩國立法機構的交流”的角度來看,不妨認為它不會成為一個對中國採取敵視姿態的組織。

  以上所說的是美國國會對華姿態中出現的新現象。但是另一方面,一如既往的傾向依然存在。比如,以眾議院新議長佩洛西和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蘭托斯等人為首的“人權派議員”仍在不遺餘力地譴責中國。在2006年6月舉行的眾議院全體會議上,由人權派議員提交的三份譴責中國的決議案,在一天之內均以壓倒多數贊同票獲得通過。

  此外,對華軍事強硬派和親台派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美國國會的對華姿態。前者指責中國的軍事現代化缺乏透明性,譴責中國向中東地區出售武器。後者主張美國應增強對臺灣的防衛力度,支援臺灣加入國際組織。在2002年至2003年間,參眾兩院的親台派議員聯合組成了可稱之為“臺灣議員聯盟”的組織。該聯盟的成員分別占參議院議員總數的1/4和眾議院議員總數的1/3,成為美國國會中不可忽視的一大勢力。

  同時,另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一方面對中國採取軍事強硬派或親台派的姿態,另一方面又支持發展對華經貿關係的議員也不少。比如,目前眾議院的美中問題組織“中國小組”成員中,就有40%的人都是“臺灣議員聯盟”的成員。

  與眾議院中國小組同時成立的,由34人組成的可稱之為“中國議員聯盟”的組織,雖然聲稱“既不親華也不反華”,但其中一些有影響的人物卻在軍事及人權問題上對中國採取嚴厲姿態。2005年夏季,強烈反對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收購美國石油公司計畫的,大多是該聯盟的成員。此外,有11名議員同時屬於上述兩個不同的與中國問題相關的團體。可以說,這一方面表明了美國國會對中國的關注度在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美中經濟關係的錯綜複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