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會對華姿態微妙變化 強硬勢力複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7 17:24:06  



  四大焦點引人矚目

  一、民主黨為多數派的美國國會對華姿態

  在美國總統所屬的政黨不是國會多數派政黨的情況下,美國的對華政策常常成為兩黨政治鬥爭的工具。因此,不難設想,今後民主黨將把政府的對華政策作為攻擊對象。況且在過去的10年中,民主黨已經表現出了越來越明顯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特別是在貿易和人權問題上,對華姿態強硬的佩洛西就任眾議院議長之後,美國國會的對華姿態將比以往更加強硬。

  二、對華強硬派議員的影響力

  首先,美國國會中對華強硬派的歷史悠久。儘管其成員不斷變化,但從上個世紀40年代開始,國會中對華強硬的潮流就一直持續至今。只要中國的政治體制不發生變化,就很難設想美國國會中會消除這種噪音。而且在這一派中,既有得到工會和市民團體支持的“左派”人物,也有代表宗教右派、軍事強硬派乃至超黨派團體的人物。儘管其人員構成複雜,但在對華貿易的最惠國待遇等重要法案審議時,卻常常採取聯合行動。

  不過,從以往的歷史來看,那些從人權、安保、臺灣等各種角度提出的反華性法案,很多都因遭到了貿易促進派的頑強抵抗而變成了廢案。因此恐怕可以說,雖然對華強硬派在對政府的對華政策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約束”力,但也不應過分誇大其影響力。

  三、對華貿易促進派及對華介入支持派今後的走勢

  美國方面如何評價中國對侵害知識產權問題的態度,恐怕是決定今後對華介入支持派對中國採取何種態度的關鍵之所在。不過,也有另一種看法認為,如果那些從事對華經貿的企業從中國得到的利益,遠遠大於因知識產權受到侵害而遭受的損失,那麼侵害知識產權問題就不會成為舉足輕重的大問題。

  四、國會對華姿態的變化趨勢

  最後,本文想再次強調的是,美國國會對華姿態的變化,並非僅僅是由於冷戰型的反華派人數減少等人為的因素,更主要的是,美國對華經貿關係複雜化這一客觀因素帶來的結果。一方面享受到中國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恩惠的選區在增多,另一方面因中國對美出口的增長而利益受到損害的選區也在增加。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議會中的親台派並不意味著就是對華強硬派。因此,若像以往那樣僅從人權、臺灣和安保的角度來評價美國國會的對華姿態,顯然已經是不全面的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