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我們必須許諾,兩岸必須和平、開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8 11:26:57  


二二八紀念日前夕,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二十七日到二二八紀念館與受難家屬座談,馬英九(右三)抱起小女孩合影。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二二八事件”今天一甲子,前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今天在聯合報發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我永遠無法遺忘抱起張安滿先生的孫女時,她不到四歲的小小身軀,那輕盈如小燕子的重量,和她明亮如天使的眼睛。

  “二二八事件”六十年了,我們要給孩子說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是要留下六十年的仇恨?還是一個希望的未來?我在心中不斷自問。

  張安滿先生是二二八犧牲者張七郎先生的長孫。張七郎先生當年是花蓮名醫、縣參議員、也是第一屆制憲“國大代表”。在一九四七年四月四日夜晚,他和兩個作醫生的兒子一起被士兵帶走,再不曾回來。第二天,他們被凌虐的遺體被發現埋葬在墳場的薄薄土層下。一個家庭,就這樣破碎,生命再也喚不回來了。前年,我在他的墳前致祭,看到“兩個小兒為伴侶,滿腔熱血灑郊原”的對聯,眼淚止不住流下來。為什麼當時的政府會犯下這種罪行,讓這樣美好的生命消逝……。

  不僅僅是張七郎,還有更多亡者,更多家庭,仍在暗夜中哭泣。這受傷的心靈,這六十年來的生命歷程,是如此需要被聆聽,被了解,但我們可曾放下政治符號,放下權力鬥爭,只是安靜下來,靜靜聆聽,讓他們打開內心,讓寂寞封閉的心,變得溫暖起來?

  過去這些年,正如每一個人都看到的,我已竭盡自己一切的可能,縫合“二二八”的傷痕。然而推己及人,我心裡明白,歷史的悲劇如鏡,碎裂之後不僅難以彌縫回去,而且總是扭曲的、變形的。我們已努力攤開一切可能的資料,設法找出真相,我們平反、道歉、補償、建碑、恢復名譽,並莊嚴的紀念,但終究無法還給死難者生命,也無法為受苦的生者追回已逝的青春。

  悲劇,絕對絕對不能再發生

  是的,補償是不夠的,口號是不夠的。一如聖經馬太福音說的:“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在儀式性的活動之上,我們更需要一顆悲憫互愛的心;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在內心許諾,一定要讓“二二八”成為台灣的最後一場悲劇,絕對絕對不能再發生。

  所有歷史悲劇的發生,除了個別的人的特定錯誤、惡意和罪行之外,必定有相應的結構性社會條件。“二二八”背後,今天我們知道了,有著全球性的二戰和國共內戰的背景,有台灣與大陸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差距,有族群間陌生的敵意和彼此畏懼猜忌,還有就是貧富落差、階級性落差所持續累積的不平和憤怒的空氣,種種種種。如果這些可消除,歷史的偶然衝突只是火花,不至於一發不可收拾的燒成燎原大火。而不幸的是,六十年後的今天,這些因素依然一個一個出現在你我眼前,且隨著民進黨的七年執政有急速惡化的傾向。

  尤其是戰爭。戰爭摧毀太多東西了,如英國的大哲學家羅素指出的,戰爭不僅破壞一切有形的珍貴東西,還讓人心荒蕪、殘酷、黑暗,人命變得不值錢,道德和價值變得可笑而且危險。所以我們紀念“二二八”,首先必須許諾:這是和平之日,是我們誓言對戰爭永遠說“不”的日子。

  對族群撕裂說“不”

  我們還必須許諾,嚴正的對族群撕裂說“不”,讓社會恢復生機。每逢選舉,民進黨就不斷撕裂族群,讓原本癒合的傷口,再度流膿出血,讓社會傷痛不已。然而台灣何曾是一個族群撕裂的社會?當所謂的“外省人”都已經生到了第四代,還要被稱為“外省人”,這樣公道嗎?清朝的移民者,難道願意被稱為外省人,直到四代以後嗎?到底要生到第幾代,才能不被稱為“外省人”呢?當台灣之子每八個就有一個是外籍配偶所生的時候,我們還在計較六十年前的身分,這是缺乏胸襟與氣度的大悲哀。而如果讓這些政客繼續撕裂族群,“二二八”的族群衝突悲劇,就更有可能在台灣發生。這是我們絕對不能接受的。我們要的是和諧的台灣!

  堅持清廉政治,打擊貪贓枉法

  我們還要許諾,堅持清廉政治,打擊貪贓枉法。要知道“二二八”發生當時,最鮮明的訴求即是“打倒貪官汙吏”。如今的執政者,弊案連連,前所未見。紅衫軍之所以匯集百萬人潮,難道不是為了“打倒貪官汙吏”?台灣要避免貪汙帶來“國力”衰弱,社會混亂,唯有堅持廉能政治。我們應該知道,“子率以正,孰敢不正”,領導人特別要做為清廉的表率。

  政治必須民主,社會要更開放

  第四個必須許諾的,是政治必須民主,社會要更開放。“二二八”給我們的教訓是威權政治下的壓制,會引發更強大的反抗。所以,人民要永遠有權在憲法保衛之下表達意見、集會、抗爭、示威,主政者必須以讓人民動輒走上街頭為恥,必須視之為自己沒有做好分內的工作。政黨和政黨之間的競爭可以認真甚至激烈,但尊重在野制衡,是必須遵循的文明規範。而且有權者還必須有所不為,一時權力的競逐不容許以破毀社會的美善價值為代價。

  兩岸必須和平、開放

  第五個要許諾的,是兩岸必須和平、開放。民進黨執政後,操弄台獨意識,導致兩岸緊張,美國不斷出聲警告。但另一方面大陸經濟的崛起,已成為世界不得不承認的趨勢。台灣如果要不被邊緣化,又要改善兩岸關係,唯有在堅持台灣主體性,堅守“維持現狀、台灣優先、和平共處、對等協商”四原則下,尋求兩岸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讓台灣永遠免於戰火的威脅。而直航、三通等政策,則要加速進行,才能讓台灣成為開放成長的島嶼,讓下一代有穩定成長的經濟環境,安居樂業,過上平安的好日子。讓二二八當時的內戰烽火,永遠從台灣絕跡。

  “二二八事件”六十年了。我們不會遺忘歷史,但歷史之鏡,是為了照亮我們未來的道路。如果我們還要跟孩子談二二八,我們是要說六十年前的仇恨,還是指引未來的道路?

  在孩子的眼中,我已經找到答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