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台執政者用228做文章 令人無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1 11:38:46  


  中評社香港3月1日電/前任《聯合晚報》主筆、《中國時報》專欄作家言浩今天於《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題為“執政者利用“2•28”令人無奈”的文章,指出每逢2月28日之前,臺灣的政治人物就要趁機大做文章。陳水扁宣布“2•28”基金會今後將永續經營下去。過去這個基金會成立的目的是爲了辦理補償事宜,今後轉型爲以教育文化爲宗旨的機構,以響應受難者家屬的期待。聽來是爲了撫慰“2•28”受難家屬的創傷,平反他們多年來受到的冤屈,永續昭告世人這樁不幸的悲慘事件,展現執政者的誠意。 

  作者指出,不過“2•28”基金會已成立了9年,9年來辦理“2•28”受難家屬的補償案件只有800多宗,與執政當局所說當時的受難者有數萬人相去甚遠,有許多“2•28”受難家屬對于事件真相及責任追究的成果,始終不滿意。

  從前“2•28”是個禁忌,不准討論,僅僅用“暴民作亂”一語帶過,太過粗率與歷史真相不符合。民進黨執政以後,他們沒有忠實地還原“2•28”事實真相,反而有意識地將“2•28”詮釋爲族群矛盾嚴重如火山爆發,外省人、外省政權用武力鎮壓,屠殺臺灣人。極力挑撥省籍仇恨,想從中取利,贏得選票。

  無黨籍人士、前“衛生署長”張博雅對此有很精闢的觀察,她說,民進黨一到選舉就把“2•28”事件拿出來炒作,這種做法不是尋求真相尋求和解,而是在撕裂族群。

  作者稱,當年張女士推動建立“2•28”紀念碑,期待能回顧歷史帶來和平,民進黨現在的做法違背她的初衷。張博雅說,當年國民黨處理“2•28”事件犯了錯誤,犧牲了很多人,但是遇難的本省人、外省人都有,差別只是多少而已。

  有位姓蔡老先生可以爲張博雅的話做見證。蔡老已經80多歲了,這件事他隱忍了一個甲子,他曾屢次到“2•28”基金會申請補償,哪怕賠一塊錢也好,但是每次都以不同的理由退件。蔡先生是閩南人,抗戰時加入緬甸遠征軍,退伍後帶了少量資金去臺灣做生意。“2•28”發生時他沒有離開,因爲自認在語言文化上和當地人幷無差別,不至于被當成阿山而遭到毆打。沒想到有20多名青年持棍棒破門而入,搜索房間喝令他唱日本軍歌,發現他不會,就痛打他成重傷,錢財也被掠奪。60年後蔡老向有關部門不斷申訴,竟無人受理,他不服這口氣,决心申訴到底。

  作者表示,政黨輪替後,執政當局把“2•28”當作政治工具,從另外一個角度扭曲掩蓋了部分歷史真相。難道當時沒有外省人受難麽?外省人受難就不應該得到補償?做出背弃歷史,罔顧道義的行爲,只爲了達到眼前的政治目的,將難逃歷史和民衆的譴責。令人聯想起“教育部長”杜正勝主導篡改歷史,將南京大屠殺從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减少或删除的駭人之舉,真不知道是何居心。

  馬英九在“2•28”前夕表示,“2•28”是官逼民反,不是族群衝突。陳水扁立即反駁,指官逼民反或警民衝突的說法都是爲獨裁者粉飾太平,絕大多數臺灣人民不能接受與理解。這種消極處理方式會使得公平與正義無法伸張,寬恕與和解也永遠不能實現。

  作者稱,那麽陳先生要如何來詮釋“2•28”呢?是當時的外省人惡意挑起族群仇恨,故意製造流血事件?所以仇恨應永記在心,有仇的報仇有冤的報冤。很明顯,以陳水扁爲首的激進人士,胸中根本沒有半點寬恕與和解的意圖,唯恐天下不亂,只要能長遠保住執政,何妨世世代代地恨下去。

  最新民調顯示,78%的民衆認爲沒有必要再强調“2•28”,9%認爲有必要凸顯它,51%感覺族群對立趨于惡化。分析族群對立的原因,七成民衆認爲歸咎政治人物刻意操作,10%的民衆認爲族群間本來就有衝突。46%的受訪者認爲民進黨應該爲族群對立負最大的責任,11%怪罪國民黨,39%無意見。

  從民調中看到臺灣人民的寬恕,平和與睿智,他們對“2•28”都非常清楚,早已打開寬闊的心胸迎向未來。可悲的是政治小丑們自作聰明,每逢“2•28”就跳出來耍猴戲,十分令人無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