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評伊戰十大贏家:中國排第五贏更高威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3 20:45:37  


  布什發動的伊拉克戰爭,顯然讓美國笑不起來。美國最新一期的《外交政策》特意評判出了伊戰的十大贏家,潛臺詞不言而喻,美國輸了。 

  在美國的這份2007年3/4月份的《外交政策》雜誌中,封面文章即是“誰是伊戰的贏家”。文章羅列的伊戰十大贏家是:1.伊朗;2.穆克塔達•薩達爾;3.“基地”組織;4.撒母耳•亨廷頓;5.中國;6.阿拉伯國家領導人;7.地區產油國;8.聯合國;9.“老歐洲”;10.以色列。 

  雜誌分析認為,伊戰的第一大贏家正是美國的頭號敵人、“邪惡軸心”伊朗。因為伊朗通過伊拉克戰爭獲得了諸多好處。

  首先,伊拉克戰爭把薩達姆趕下了台並處死。薩達姆可一直是伊朗的夙敵。

  其次,因為伊拉克戰爭,伊朗在伊拉克的影響得到了擴展。依靠緊密的經濟聯繫,伊朗的勢力已經滲透到伊拉克的南部。伊朗的影響甚至拓展到了伊拉克政府機構。隨著伊拉克軍隊的消失,在波斯灣已經沒有軍事力量可比伊朗。 

  伊戰的第二大贏家是伊拉克激進的什葉派領袖穆克塔達•薩達爾。在美國侵佔伊拉克之前,很少有人知道這名年輕的教士,現在他已經成為伊拉克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而且他的地位“堅不可摧”。

  三號贏家也曾是遭到美國打壓的物件,但現在卻恢復了生機,那就是本•拉登的基地組織。雖然在9•11後,基地組織一度苟延殘喘,但是,伊拉克戰爭卻給予了它們再生的機會,並且趁機籠絡了一大批具有反美情緒的青年人。

  至於四號贏家撒母耳•亨廷頓,《文明的衝突》的作者,伊拉克戰爭使他的書再次成為暢銷書。 

  其餘的贏家更容易理解,比如阿拉伯國家領導者,因為美國陷於伊戰,沒有精力要求這些國家實施所謂的民主改革;地區產油國則依靠高油價發了筆橫財;聯合國再次被證明尚是一個可以發揮作用的多邊機構;至於以法德為代表的老歐洲,一直是反對伊拉克戰爭的;而伊拉克戰爭也間接除掉了以色列的敵人。 

  至於將中國列為第五大贏家,是因為在美國人看來,伊拉克戰爭使得美國的軟實力下降,而中國則借助建立“和諧世界秩序”的理念,贏得了更高的威望。 

  作為一份頗有影響的雜誌,《外交政策》的分析無疑會讓布什難堪。無論是否撤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在戰略上已經失敗了。(來源:青年參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