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茨基金會開啟美慈善事業新時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26 06:39:48  


  中評社溫哥華10月25日電/ 世界第二富翁沃倫.巴菲特最近向世界第一富翁比爾.蓋茨名下的慈善基金會捐獻了16億美元,美國人的慈善活動也因此成為媒體的話題。在巴菲特慷慨解囊之後,有人推測說,蓋茨的基金會採用了創新性的方式並且開啟了公司慈善事業的新時代。不過,比爾.蓋茨實際上也是在遵循美國民間慈善事業的悠久傳統。 

  *認捐5億美元 抵抗艾滋病* 

  據《美國之音》報道,在目睹了艾滋病對非洲造成的重創之後,比爾與梅琳達基金會認捐5億美元,幫助向50多萬人提供抵抗艾滋病病毒的藥物。蓋茨還表示,他們還將付出更多的努力。蓋茨說:“艾滋病的情況正在逐年嚴重下去。我們需要提供最新的藥物,需要提供救治,因此,艾滋病危機已經成為比爾與梅琳達基金會的一項當務之急。” 

  *億萬富翁沃倫.巴菲特* 

  蓋茨基金會所做的努力打動了蓋茨的億萬富翁好友沃倫.巴菲特,他也決定為蓋茨基金會的事業捐出16億美元。巴菲特說:“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帶著理解的心態,面向正確的目標,全神貫注,充滿激情,一心投入到改善全世界人類命運的事業當中。不分性別、宗教、膚色和地域,為最大多數的人做著最大意義的好事。” 

  *慈善傳統 淵遠流長* 

  樂善好施的美國富翁遠遠不只蓋茨和巴菲特兩位,這一傳統淵遠流長。1900年代初期的工業家安德魯.卡內基和約翰.洛克菲勒為現代的非盈利基金會開啟了先河。他們的組織結構跟大公司類似,但是目標卻是服務大眾。他們最初的項目包括修建圖書館和醫院。慈善紀事週刊的編輯斯泰西.帕爾默說,這些早期的工業家對使用新時代的科技來解決久已有之的問題深感興趣。她說:“當時社會上也有這種感覺,認為我們可以帶來改變。我們有如何改造世界的科學想法,正在學習如何去這麼做。現代社會科學也因此應運而生,慈善家們也立即抓住了時代潮流。” 

  *慈善模式的歷史爭議* 

  這種建立在公司模式和科學觀念基礎上的慈善模式並不是沒有爭議的。直到1930年代前,洛克菲勒基金會一直為美國和納粹德國的優生學項目贊助資金,支援把那些有生理缺陷的人強行絕育。批評人士說,希特勒後來利用這項研究為殺害猶太人和其他他所認為的劣等民族尋找理由。哈德遜研究所慈善中心主任威廉.香伯拉說,這段往事也許是極端的特例,但是,慈善基金會在試圖根除社會問題的時候經常把手伸得太長了。香伯拉說:“如果能從根本上把問題一勞永逸地解決,那當然好,你可以永遠不去管它,然後再去挖下一個問題的根。然而現實並非如此。可以說,在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美國的每一項重大社會問題都有某個大型基金會試圖解決過,而你卻說不出任何一個最終得到解決的問題。” 

  *必須警惕阿諛逢承* 

  香伯拉說,這些公益基金會在跟草根也就是最基層的組織攜手運作的時候往往能夠最有效地扶貧救難。他說,這也是蓋茨基金會運作的方式。他說,基金會還必須警惕有些人為了募求資金而對他們的阿諛逢承。香伯拉說:“在慈善界很難發現真心話。提到基金會就有不少笑話。比如你一旦成為基金項目負責人,所有你說的笑話立刻都成了逗人的了。你的觀察力馬上就成了最敏銳、最準確的,你的問題總是提得恰到好處。” 

  *私人慈善機構的最大優勢* 

  私人慈善機構最大的優勢就是在發生某個危機的時刻能快速做出反應。在卡特裏娜颶風之後,教會和私人慈善機構在政府救助之前很早就提供救災物資了。但是,慈善紀事的帕爾默女士說,民間基金並不能代替政府在長期救援上的責任。帕爾默說:“有人說,為什麼不乾脆讓某個慈善家來處理醫療保險危機呢, 畢竟很多美國人沒有醫療保險。但是,慈善組織每年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承受這樣沉重的擔子,因此需要政府來解決這類的問題。”帕爾默說,蓋茨基金會和其他慈善組織除了這些善舉之外還通過在世界範圍對重要社會問題及其解決方案的關注來影響公共政策的制訂。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