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咱終於再也不用“撕標簽”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1 21:14:52  


中國製造業在世界擡頭,中國人不用再避諱“Made in China”了。
  中評社香港12月11日電/人民日報刊載署名文章說,只有加大技術創新,開發出更多的國際品牌,才能切實改變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弱勢地位,讓“Made in China”更加自信、神氣
 
  作者說,說起來不好意思。4年前去澳大利亞,在旅游景點看到憨態可掬的玩具考拉熊,煞是喜愛,就一股腦兒買了十來個,准備回來送給朋友。沒想到,回家后發現考拉小屁屁的標簽上,赫然寫著“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

  這可怎麼辦呢?東西蠻精致,再說大老遠帶回來,有我的一番真情實意。可一“中國制造”,會不會讓人覺得我故意買的便宜貨、劣質貨呢?猶豫了老半天,最后還是心懷歉疚地把標簽撕掉了。

  文章說,時光流逝,這幾年,陸續接到其他朋友的“海外禮物”。有的標明了產地在國外,卻也有些是沒有標簽、甚至是撕過標簽的。“嘿嘿!”每每接過禮物,我心裡暗自竊笑,卻也感覺暖暖的。

  最近朋友們聊天,不少出國回來的人都說,他們已經不再避諱“Made in China”了。一來,避也避不掉——而今“中國制造”遍布五洲四海,從高端家電,到日常用品,衣服鞋襪,俯拾皆是。二來,中國產的商品在海外市場上價格相對便宜,質量卻毫不遜色,國外設計的造型、款式,在中國根本買不著,出國時撞見了,憑啥不買呢?!

  這一席話,掃去了考拉熊在我心裡留下的遺憾與不安。是啊!隨著中國經濟融入全球化大潮,中國的制造業在數量取勝、成本取勝的同時,也憑借良好的質量與信譽,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

  數據顯示,加入世貿以來,進入到中國的外國資本中,有70%都投入到制造業或相關行業。中國的制造業積極地承接世界制造業的轉移,為世界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連老外都認可“Made in China”,咱自己為啥妄自菲薄、羞羞答答?

  文章說,可仔細想來,卻仍有一層酸澀:要是我們自己設計出的商品造型獨特、款式新穎,中國人何苦千裡迢迢地花大價錢去國外買?又聽聞:咱千針萬線縫出來的衣服,在美國售價49美元,可我們卻隻能賺到30美分﹔我國每年出口大約1500億美元的加工貿易產品,被外商“貼牌”銷售后,其銷售額達3萬億美元左右。這一買一賣,差距好大喔!

  說到底,還是創新的問題。沒有自己的品牌,缺乏核心技術,“Made in China”就好比體質單薄的孩子,要依靠別人,才能走得遠。隻有加大技術創新,在關鍵領域掌握一批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開發出更多的知名品牌,才能切實改變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弱勢地位,增強競爭實力,讓“Made in China”更加強壯,更加自信、神氣!相信到那時再也不會有撕標簽的故事發生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