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情好嗎?加華社聚焦中國移民生存狀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8 09:56:11  


  中評社香港12月18日電/近日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加拿大的中國大陸移民中約有15%的人在加拿大一直沒有工作,約43%的人從事的工作與原來的專業完全無關,約47%的受訪者年收入在3萬加元以下,超過20%的夫妻處於加中兩地分居狀況,超過50%的人對目前的工作不滿意…… 

  據星星生活報導,該項由華人電視臺(CTTV)發起,數十家華人社團聯合主辦的調查問卷,主要針對中國大陸移民在加拿大的生存現狀。調查問卷以《你的心情現在好嗎?》命名,內容既包括就業、住房、薪資、健康等物質方面的問題,也包括職業感受、求助習慣等心理方面的問題,涉及移民生活的諸多領域。這次調查是近年來加拿大華人社區中規模較大的一次社會調查活動。

  調查勾繪出中國移民生存狀況大致輪廓

  華人電視臺副台長兼新聞發言人安地在接受星星生活記者採訪時表示,調查問卷刊發於多家華文媒體和網站,其中超過5萬份為印刷版。截至12月2日,實際回收有效問卷6,351份,包括網路電子版問卷5,328份和印刷版問卷1,023份。安地說,根據回收的問卷,多數受訪人居住在大多倫多地區,少量問卷來自其他省市。因此,統計資料具有一定的區域性特徵。

  據加拿大移民部2006年10月份公佈的數位顯示,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仍呈強勁勢頭,2005年的人數為4.3萬,占當年移民總數的16%強。中國大陸的移民人數已經連續八年穩居第一。因此,作為近年來加拿大外來移民中的最大一個群體,中國大陸移民群體的生存狀況格外引人關注。

  安地介紹說,開展這項調查活動的起因是,今年初以來,在一系列有關華人社區的報導中發現,涉及大陸移民的負面新聞比較多,家庭悲劇不斷。因此,籌備中的華人電視臺便萌發了對中國移民群體進行生存狀況調查的想法。特別是擁有美加雙博士的蔣國兵自殺事件後,本地一些社團相繼開展有關講座,積極引導移民調整良好的心態。他說,在努力改善華裔移民生存現狀方面,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一起。

  的確,問題叢生的移民群體亟待有識之士的研究與探索。正如該項調查活動策劃書所言,移民是瞬間的行為,融入異國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客居他鄉所經歷的融合與衝突、清醒與困惑、成功與挫折、興奮與沮喪,永遠是一部多彩多姿的交響曲。

  安地特別感謝社區團體和媒體及網站對這次調查問卷的大力支持。他說,統計資料來源於社區,也要回歸於社區。本次問卷調查系列活動,旨在更大的範圍內提請社會各界鄭重面對大陸移民的生存狀況,令更多的機構和個體能更有針對性地幫助新移民走出困境,提升生活品質,融入本地社會。

  安地說,調查問卷的深度分析將依賴于專業人士完成後續的工作。據悉,多倫多大學社會學系的學者已經開始撰寫分析報告,預計在明年年初完稿。屆時,本次活動主辦方將向安省移民廳及聯邦政府直接提交調查結果和分析報告。

  調查問卷的回收比預想的一萬餘份要少。一些人士在接受星星生活記者採訪時認為,即使問卷的設計不盡完善,樣本的選取存在一些誤差,但無論如何,六千多份回收問卷得出的調查資料能大致勾繪出了中國大陸移民在加拿大生存狀況的一個輪廓。

  政府幫助新移民決不是扶貧救困

  不久前參選多倫多市議員的史毅敏(Scott Shi)向星星生活記者表示,是次統計活動以大陸移民為調查物件,其實移民無論來自何方,每個群體都有相類似的處境。他說,這次公佈的統計資料再次說明,當初參選時所提出的要為新移民提供“好生活,好工作,好服務”的口號絕不是無的放矢。

  史毅敏說,從資料結果看,15%的受訪者沒有工作,另有合計15%的受訪者處於失業狀態,兩者之和達30%,這些沒有工作的移民生活狀況令人擔憂,極不穩定。而且,調查資料顯示,47%的人收入在3萬元以下,工作不穩定收入低,生活就沒有保障,不少人都處在隱性貧困之中。他說,移民群體的生活、家庭、經濟狀況均值得關注,這些資料應該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史毅敏指出,關鍵的一點是,不要以為政府幫助新移民是在扶貧救困,實際上這是一種長線投資。調查中有82%的受訪者都是技術移民,他們不能發揮專業所長,不能學以致用,對加拿大社會是一個巨大的浪費。如何改善移民的生活條件,發揮才能,是政府工作的要務。他說,如果政策運用得當,政府今後從移民身上得到的受益,將遠遠大於投入。

  在談訪中,史毅敏仍然沒有忘記鼓勵華人以主人翁的心態參政議政。他說,要改善自己的境遇,應該勇於出來參選。他同時建議,華社可以利用這次統計調查的結果,向不同層次和不同部門的機構反映中國移民群體的生存現狀,力爭在這些機構管轄的範圍內,扶持幫助新移民。對一些社會服務機構來說,也可以利用這次調查所揭示的問題,提供相應的服務。
 
  語言仍是新移民融入加拿大的主要障礙

  事實上,一些機構已經從公佈的資料中找到改革的要點。多倫多華人社區服務協會(多華會)會長韋勇說,這次針對大陸移民的問卷調查很好,比較全面,從統計資料中可以看出不少問題。韋勇在社區中工作多年,他對這次調查統計的結果感觸很深。他在接受星星生活記者採訪時不斷強調“語言溝通最為重要。”

  韋勇說,移民加拿大的中國移民中,技術移民占大多數,不少人都能寫,但說講並不好。調查中顯示,近三成的受訪者在工作之餘仍在學習語言。因此,他考慮在多華會新開設的英語班上應多一些幫助技術移民的部分,注重解決新移民發音不准的難點,培養他們在語言上多加溝通,以適應找工作的需要。

  據統計資料,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是新移民融入加拿大最大的障礙,兩者不相伯仲。韋勇認為,其實語言的問題最大,清除語言障礙才能從根本上縮小文化上的差異。此外,調查中發現,超過40%的中國移民所在公司的老闆是中港臺的華人。韋勇說,這說明很多移民沒有信心,始終走不出華人社會的圈子,無法與本地社會進行有效地溝通,反過來令文化差異增大,生活並不開心。

  資料多角度揭示出移民生活的艱辛

  李昶博士是美加註冊的婚姻家庭心理治療師,他在接受星星生活記者採訪時更多的則是引用調查資料。他說,很多資料只有交叉比較才能體現出更深層次的含義。

  從資料看,回收的調查問卷中有82.05%的受訪者是技術移民。這意味著絕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但將近一半的受訪者年收入低於3萬元,約45%的人沒有正職工作(含無工作,失業及半工半讀)。此外,年齡在26至50歲之間的受訪者約占調查總數的90%。

  李昶認為,這些受訪者均處在青壯年時期,學歷、體力上占盡優勢,正是效力國家的最佳年齡段,但中國大陸移民生存狀況的統計結果顯示,現實情況不盡人意,很多人的生活無保障。他認為,這是加拿大社會很不公正的一種現象。

  他說,調查資料提供的43.03%的人從事與原專業完全無關的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技術移民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在某一專業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和技術背景,但來到之後卻被投入到與原專業完全無關的工作中去,人才浪費實在是驚人。

  資料顯示,3年之內的移民占49%,5年之內的約占70%,表明總體調查樣本中新移民仍占多數;在總受訪人數中,30%的人業餘時間是在學習語言,顯示出語言仍是移民很大的一個障礙;交叉資料顯示,除45%的人無正職工作外,在已經工作的受訪人中有40%的人超時工作,比例相當之高;另一組居住資料顯示,受訪者中有過半數的人(53.74%)仍在租房;20%的受訪者分居中加兩地,很多人將家庭的重任擔在自己的肩上。

  李昶總結說,這些資料從不同的側面揭示出移民生活的艱辛。他說,“因此,移民心態的調整極為重要。”本次調查問卷由華人電視臺與安省華人家庭專業輔導中心共同設計。卷面題目高度融合了大陸移民生存狀況的基本要素。李昶從自己所從事的心理諮詢專業上來說,問卷涵蓋的量化指標較多,是這次調查的成功之處。但他認為,問卷中對心理情緒上的問題較為簡單,“實際上,整體來說,移民在心理上的困擾更多。”

  李昶說,從調查資料看出,原專業為IT、機械、經貿的比例最大,三者合占受訪者總數的49.99%;另有一半的人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現有的工作。這些資料對於社團和機構在幫助新移民就業和設計具體措施時均有指導意義,他們應該可以從調查表中找到幫助新移民的重點。

  但是,李昶評價道,現在有一些社團領袖及社區人士的表現難盡人意,與要人握手、照相、晚宴,出頭露面是出於撈取個人的政治資本,在幫助新移民時沒有具體的措施,誇誇其談吹噓自己,而不是腳踏實地認真工作,這實在是不應該的。

  多華會會長韋勇也持類似的看法,他說,西人的政客常說特別願意出席華裔社區的活動,因為飯菜好吃,然後合影留念。而其他社區則會提出一大堆問題,華社及社區人士應該利用各種機會,通過各種管道,向政客施加壓力,才能改善移民生活的現狀。

  分析人士指出,幫助大陸移民這個最大的移民群體儘快融入加拿大社會,不僅是加拿大政府的責任,更是加拿大華人社團的責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