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總統年度國情咨文的歷史和意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23 04:15:50  


  中評社溫哥華1月22日電/ 布什總統星期二將對國會參、眾兩院議員、最高法院法官、內閣成員、其他政府要員,以及美國人民發表國情咨文演說。總統國情咨文的政治傳統可以追溯到建國之初,下面回顧國情咨文的歷史和意義。

  *始於喬治.華盛頓*

  據VOA News報道,布什總統對國會參眾兩院所做的國情咨文演講,是沿襲美國行政和司法機構溝通交流的悠久傳統。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必須就國情、政策方案以及其在他看來必要和緊迫的議題向國會做出通報。憲法沒有就此進一步詮釋,而如今被稱作總統“國情咨文”的報告已經成為每年一度的政治儀式。這個傳統開始於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他當時每年都會親自發表演講。但是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卻不喜歡這樣做。

  *傑斐遜改為書面形式*

  美利堅大學歷史學教授艾倫.裏奇曼解釋說,傑斐遜覺得,總統親臨國會講話好像是帝王作風。裏奇曼說:“因此,傑斐遜在1801年的時候決定不再親自到國會來,而是每年以書面形式發表咨文。於是,先例就此改變。從傑弗遜開始,總統們就開始以書面,而不是親自演講的方式發佈咨文。這種方式一直沿襲到另一個偉大的政治領袖伍德羅.威爾遜的時期。”

  *羅斯福首次通過廣播演講*

  威爾遜總統1913年親自向國會傳達了他的經濟政策建議。接下來親自發表演講的總統是弗蘭克林.羅斯福。他也是首先通過廣播發表年度演講的美國總統。喬治城大學研究總統的學者斯蒂芬.韋恩說:“國情咨文演說已經成為總統針對國會設定議程,並向美國人民宣講他取得的成績、以及對未來的期望的渠道。它是我們政治傳統的一部份。這其中還帶有很多禮儀成份。這通常是對總統有好處的。”

  *通過演講闡述政策綱領*

  亞伯拉罕.林肯就在1862年利用年度咨文首度對奴隸制加以聲討。他說,如果沒有奴隸制度,就不會有美國內戰。弗蘭克林.羅斯福在演講中宣佈了他的“經濟權利法案”。哈裏.杜魯門則對國會提出了他勾劃的“公平施政”綱領。而林登.約翰遜在1960年代則提出通過新的民權法以及努力根除貧窮的建議。他在國會慷慨陳詞說:“本屆政府,今天,此時此刻,無條件地向美國的貧窮宣戰。”布什總統在經過艱難的2006年後,今年要重新為他第二任期的施政議程注入活力。去年11月,選民們讓共和黨失去了一些國會議席,民主黨人掌控了參眾兩院。來自兩黨的專家都認為,那次選舉等於是針對布希伊拉克政策的一次全民公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