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新京報:風險社會裡,無人能超然世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11 11:38:58  


  中評社香港2月11日電/據報導,科學技術部近日公佈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十一五”發展綱要》稱,“十一五”期間,中國將初步建立國家公共安全應急資訊平臺。綱要把減少生產事故人員傷亡和公眾食物中毒、控制惡性案件、打擊犯罪與反恐防恐、降低自然災害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視為中國正面臨的嚴峻挑戰。
  
  新京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安全”是相對“危害”而言的,危害無時無處不在,只是程度不一。再關鍵的技術,它能為公共安全做到的,也僅僅是將危害的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當然,科技在帶給人類便利的同時,也增加了公共安全的風險係數。依據學者的解釋,我們已經進入了“風險社會”。“風險”本身並不是“危險”或“災難”,而是危險和災難的可能性。當人類試圖去控制自然和傳統、並試圖控制由此產生的種種難以預料的後果時,人類就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風險。
  
  風險在人類社會中一直存在,但它在現代社會中的表現與過去已經有本質的不同。
  
  現代社會中的風險不是孤立的,而是以“平均化分佈”的方式,影響到社會中的所有成員。更為重要的是,由於現代資訊技術的高度發達,由風險和災難所導致的恐懼感和不信任感,將通過現代資訊手段迅速傳播到全社會。
  
  也許,我們對“非典”、禽流感、蘇丹紅都還印象深刻,也許我們對CIH、蠕蟲、熊貓燒香都還存有一份徹骨之痛。也許,這些都未發生在你的身上,但它們又都實在地影響了你的生活。可以說,風險社會中,無人能超然世外。因此,風險社會不僅僅是認知概念,還是正在出現的秩序和公共空間。
  
  維繫風險社會的公共安全,不獨需要科學技術,更需要科學管理。公共安全的公共性,要求政府、社會、市場、自治組織以及個人,都無一例外地成為治理主體,而政府是其中最重要的治理主體。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