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6年11月,周總理(右一)與賀龍元帥(右二)訪印受到熱烈歡迎。 |
上世紀40年代末,亞洲兩大國家印度和中國先後迎來了獨立和解放。由於有著相近的經歷,兩國在建國之初互相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新中國成立後,印度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而在1951年,當得知印度發生糧荒時,新中國在自身經濟還很困難的情況下,先後六次向印度提供了約66萬噸糧食,贏得了印度各界人士的交口稱讚。然而西方殖民主義造成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印度想繼承英國在中國西藏種種“特權”的夢想,嚴重影響了兩國關係。從1954年到1960年,在短短6年中,周恩來總理四度出訪印度,展現了中國政府發展雙邊關係和消除兩國關係障礙的最大誠意。
●周恩來首度訪印,10萬群眾夾道歡迎
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在日內瓦會議休會期間,按毛澤東主席的指示,第一次訪問了印度。這次訪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關注,人們紛紛猜測新中國能否化解印度對邊界問題的誤解。抵達新德里時,周恩來總理在機場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我願中印兩國友誼一天比一天發展,願亞洲各國人民的團結一天比一天緊密,願世界和平一天比一天鞏固”。在從機場到市區的道路上,10余萬印度群眾夾道歡迎中國總理。有群眾為周恩來總理戴上金盞花和金香木編制成的花環,高呼歡迎口號的群眾從道路兩側拋下鮮花和花瓣,友好的場面令人動容。
周恩來總理訪印期間,與尼赫魯總理進行了6次正式會談。在會談中,周恩來提出:“我們應該以我們共信的原則給世界建立一個範例,證明各國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尼赫魯欣然表示贊同。6月28日,中印兩國共同發表了《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兩國總理重申了指導兩國關係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在1955年召開的“亞非會議”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獲得了與會各國的認同,接著逐漸為世界各國所普遍接受。周總理的首次訪印,可以用巨大成功來概括。
1954年10月,尼赫魯總理偕女兒英迪拉•甘地回訪中國,毛澤東主席在會見尼赫魯時說:“朋友之間有時也有分歧,有時也吵架,甚至吵到面紅耳赤。但是,這種吵架同我們和杜勒斯(美國國務卿)的吵架,性質是不同的。中印簽訂了關於西藏某些問題的協定,這有利於消除引起懷疑、妨礙合作的因素。我們共同宣佈了五項原則,這也是很好的”。
●兩月內接連兩次訪印,三勸達賴返回西藏
1956年11月,周恩來總理在賀龍副總理的陪同下,再次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訪問印度。中國代表團所到之處,受到印度百余萬群眾的歡迎,“印中人民是兄弟”的口號響徹印度大地。此次出訪,周恩來總理專程訪問了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柯棣華的故鄉——孟買。在記者招待會上,面對西方記者針對中印關係的種種刁鑽問題,周總理進行了有理有據的回答與反駁。他縝密的思維令在場的印度人極為敬佩。一位印度法官不禁稱讚道:“從未見過如此智慧的政治家,果然名不虛傳!”
周恩來訪印之時,正逢十四世達賴喇嘛以中國佛教領袖的身份,出席印度政府主辦的紀念佛祖釋迦牟尼涅槃2500周年紀念大會。就在此時,西藏部分地區發生了叛亂,部分叛亂分子在失敗後逃到印度,他們勾結美國人,一同遊說年輕的達賴喇嘛留在印度。部分印度政客隨後也加入了遊說隊伍。根據最新解密的中國外交部檔案,達賴抵達印度後,曾告訴尼赫魯,西藏已經和中央政府簽訂協議,西藏屬於中國。但尼赫魯卻在談話中暗示:如果中國不執行協議,或西藏有困難時,印度將幫助西藏。這些暗示使達賴在回國問題上開始猶豫了。
11月29日,周恩來總理在賀龍副總理和中國駐印大使潘自力的陪同下,與達賴進行了第一次坦誠的談話。12月29日,剛剛結束了對巴基斯坦訪問的周恩來總理再次飛抵印度,會見了滯留印度已有月余的達賴。周總理警告達賴:“在西藏已有人想利用你不在的機會,在那裏搞叛亂。雖然此事已被中央發現,沒有搞起來,但危險仍然存在!”
針對達賴問題,周恩來在12月31日夜與尼赫魯進行了一次談話。在談話中,周總理指出:達賴和班禪是印度邀請來的客人,可印度方面的所作所為,違反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但此時的尼赫魯一心想的是繼承英國人在南亞的殖民體系,認為美國製造“西藏獨立”的想法符合印度利益。只是出於時機考慮,尼赫魯不得不在口頭上表示“印度政府一向尊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達賴和班禪將由原路返回西藏。”
在與尼赫魯談判的次日,也就是1957年元旦,周恩來總理與達賴喇嘛進行了第三次談話。周恩來明白無誤地告訴達賴:印度政府已經“承認西藏是屬於中國的”,“印度政府對西藏的態度,只是宗教上聯繫,沒有政治企圖”。同日,周恩來總理又接見了達賴的兩個哥哥和隨行官員,向他們傳達了中共中央對於西藏問題的政策,並強調,“搞叛亂是不允許的”!通過這幾次會談,達賴終於在1957年2月回到了西藏。
●最後一次訪印,帶去中國和平誠意
1959年3月,西藏上層分裂集團發動武裝叛亂,公然要求“獨立”。隨即,一心想“繼承”英國在西藏“利益”的印度政府又在朗久和空喀山口製造了兩起武裝衝突,中印關係也隨之走向冰點。為避免可能到來的衝突,周恩來總理在陳毅副總理兼外長的陪同下,踏上了第四次訪印之路。
1960年4月19日,周恩來總理的專機降落在了新德里機場。與前兩次盛況空前的歡迎場面不同,在機場上歡迎的僅有百餘人。面對微笑著走下舷梯的周恩來總理,英國《泰晤士報》女記者韋爾娜搶前一步問道:“周總理,您的和平使命能完成嗎?”周恩來兩手一張,“盡力而為吧,辦這樣的事情,一個誠意是不夠的,需要兩個”。
整個歡迎儀式進行了25分鐘,便草草收場了。在此後的會談中,雖然中方為爭取公平合理地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付出了真誠的努力,但遲遲得不到印度方面的積極回應,雙方沒有達成任何協議。面對這種情況,周恩來對一位朋友說:“我一點兒也無法使尼赫魯鬆動,我想,他已經下定決心了!”
4月25日晚,周恩來總理召開了單方面記者招待會,指出中國政府不希望在中印兩國間有任何的不愉快。面對眾多不明真相的印度和西方記者的無理責問,周恩來總理逐條進行了反駁,用自己的個人魅力感染了在場的所有記者,包括那些向周總理發難的記者也不得不為他精彩的回答鼓掌。周總理最後說:“我們絕不會侵略任何國家的一寸土地,當然我們也不容忍人家侵略我們。中印兩國人民沒有根本利益的衝突,一時的烏雲是會消除的,兩國邊界的一時糾紛是能夠解決的。我和我的同事們願意在中印兩國人民的友好方面繼續工作,如果需要的話,為了偉大的中印兩國人民的友好,我,或者其他人,還會再來新德里的。”(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