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要低估衛生部的記者黑名單制度
http://www.CRNTT.com   2011-06-17 11:51:06


  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群安在6月13日的第三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發言時說,衛生部將建立媒體記者黑名單制度。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輿論廣泛關注。正所謂“防火防盜防記者”,衛生部的這一作法,其實並不新鮮,只不過很多政府部門,更願意偷偷地、只做不說地“封殺”,而不會理直氣壯地公開表態。

  有人認為,衛生部建立記者黑名單制度,缺乏實際的操作手段和方式,對媒體和記者的影響並不大,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政府部門,特別是衛生、氣象、地震等單位,在很多方面的信息公開,從法律上就賦予了他們獨家的信息壟斷地位。從媒體的角度來說,這些部門其實就是媒體的衣食父母,他們在與媒體打交道時並不弱勢。因此,這些部門是有足夠的權力,不提供新聞給列入黑名單的記者的。

  另外,一些食品安全問題的報道,如果沒有主管部門的意見就報道出來,也違反了新聞的中立、平衡的原則,而且極容易導致新聞的失實。重大新聞的漏報,以及出現失實新聞,媒體對記者的處理從來不手軟。

  媒體的采編流程,一般是一位記者負責一個或幾個相關的部門的新聞採訪,內部說法叫“跑線”。如果如毛群安所言,衛生部門從上至下建立這樣一個黑名單的數據庫,可以說,被封殺的記者以後要混食品安全這條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雖然,媒體內部可能會進行一些調整分工,但是對記者本人的升遷和個人職業的發展,影響無疑巨大。

  而記者,面對這個黑名單制度,恐怕是心生恐懼。雖然從表面上看,封殺的是“惡意”記者,但是從客觀上,會助長跑線記者“不出錯就是立功”的觀點,削弱記者對衛生部門輿論監督的動力。更嚴重的是,衛生部門對記黑名單記者的入榜,也缺乏嚴格的標準,以及幾乎為零的監督,無疑會淪為自家為所欲為的“私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