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可一世的權力綁架了中國“奶業標準”
http://www.CRNTT.com   2011-06-20 11:29:58


  到底是誰綁架了“中國奶業標準”?有專家認為,是“個別企業”,他還拿出了證據:在2010年以前,我國牛奶的標準是每毫升細菌總數50萬個,而蛋白質是每百克2.95克。2010年調整國家牛奶質量標準時,徵求地方奶協和專家的意見,結果百分之九十五的意見都沒有被采納。“包括生奶、常溫奶、巴氏奶這樣的標準是他們起草的,把很多東西都塞進去:細菌總數調到2百萬,甚至蛋白質調到2.80。”而有的專家則認為一切都是“中國國情”使然:我國72%牛奶和72%牛奶都是散戶飼養,散戶生產。乳品企業按照國際標準來執行的話,這樣的牛奶都要倒掉。農業部為了照顧最大多數奶農的利益,這樣把標準降低了一下。

  儘管在到底是誰綁架了“中國奶業標準”這個問題上有分歧,但很顯然,相關專家都承認一個事實:中國的奶業標準確實低於國際標準,並且越調整越低、每況愈下。也難怪會出現國內遊客赴港澳搶購奶粉一類的現象了。有網友曾經表示,現如今要想喝到放心奶只有三個途徑:一是自養奶牛,二是出國購買,三是幹脆移民。這種說法當然有點過激,但面對問題頻發的奶製品行業、面對愈來愈低的奶業標準,又怎能不讓消費者心生疑慮?

  某些專家拋出的“國情說”,看似是為奶農的利益考慮,實則非常荒謬。現如今,“中國國情”基本上已經成了一個萬能的“筐”,什麼都有人往裡裝。曾4次參與國家乳業標準制訂的西部乳業發展協作會執行副會長魏榮祿明確表示,在現有標準下生產的常溫奶,由於存在有害菌,顯然不安全。為了奶農的利益就可以降低奶業標準了嗎,就可以犧牲眾多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了嗎?並且,只有嚴格管理提高標準方能挽回中國奶業的聲譽,才能促進其長遠健康發展,也更符合奶農的長期利益。一味遷就退讓,只能讓奶業亂相愈演愈烈,更加難以收拾。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