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牛奶標準應服從於企業還是消費者?
http://www.CRNTT.com   2011-06-20 11:30:16


  去年出台的新的國家牛奶質量標準,將過去每毫升細菌總數50萬個、蛋白質每百克2.95克,分別調整為2百萬個和2.80克。也就是說,細菌數提高了150萬個,而蛋白質則下降了0.15克。這也意味著,喝奶是否有益於健康,也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據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達木德介紹,提高牛奶中細菌數標準、降低蛋白質含量標準,是為了照顧奶農的利益。因為,奶農生產的牛奶,無法滿足原來國家制定的標準,只能下調,否則,奶源就滿足不了奶企生產的需要,滿足不了市場的要求。

  這明顯是強詞奪理,難怪市場上各種假冒偽劣產品盛行,蓋因從參與制定國家標準的專家開始,就壓根沒有對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考慮過,沒有認真想過如何提高牛奶的品質和質量。而是一屁股坐在企業一邊,為企業產品質量不高、衛生條件不過關做掩護。如此,還如何能夠制定出有利於消費者健康、安全的國家標準呢?企業又如何能夠在質量問題上精益求精呢?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還如何保證呢?

  王丁棉的這種說法不僅有一定道理,而且點出了某種社會現象。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國在很多標準的制定上,甚至在很多決策方面,都受到了利益集團和既得利益者的綁架與左右。這其中,還不包括某些部門、個人為了自身利益做出的嚴重違反國家法律和政策的行為。如油價的制定、藥價和藥品規格與標準的確定、很多食品有害成分的標準以及污染排放的標準制定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利益集團的影響,受到既得利益者的綁架和左右。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