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有多少國標被企業利益綁架
http://www.CRNTT.com   2011-06-20 11:31:57


  記得去年牛奶國標“一夜倒退25年”的消息公布時,輿論就把矛頭對准“國情論調”。有論者尖銳地指出,所謂“生乳新國標下調符合國情”的說法,令人心痛到無語這話的意思仿佛是說,國人天生就是消費劣質牛奶的命,供給這樣的人當然只需這樣的牛奶。

  如今,牛奶國標又曝出一個驚天秘密,這就是國家在制定國標時被企業綁架了。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指出,生奶、常溫奶、巴氏奶等標準是伊利、蒙牛起草的,他們把很多東西都塞進去:乳蛋白含量從1986年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質含量不低於2.95%降到了2.8%,菌落總數則從2003年的每毫升50萬調至200萬,如此開創了全球最差標準。顯然,國家職能部門在制定行業標準時,不是站在尊重公眾健康權和知情權的角度,而是把屁股坐在了維護企業利益的板凳上。這種背景下,消費者被迫用腳投票,成為洋奶粉的鐵杆“粉絲”。

  揆諸現實,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被企業利益綁架,又何止發生在奶業一個領域?以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為例,按照我國礦泉水企業設備目前的現狀,要把“溴酸鹽”的指標降到國際標準的範圍內,很多企業就有可能會退出市場,於是本來已列入新標準第六稿的溴酸鹽指標在第七稿中卻被删除了,以致於存在害人嫌疑的“溴酸鹽”一直陪伴了消費者10多年。再說PVC保鮮膜,中國現行的國際衛生標準是1988年制定的,一個條例執行了20多年,而國際上許多國家早已紛紛禁止使用,但出於對企業生存的考量,我們依然執行著這項有損公眾健康的標準,這不能不令人感到詫異和震驚。

  沒有具體標準來衡量的企業責任,就不構成真正的責任;沒有具體安全標準的法規,從出台之日起便注定了危險的後果。企業的趨利性是與生俱來的,而企業的良知卻經不起利益最大化的誘惑。與其指責商家喪盡天良,不如反思我們的行業安全標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國家行業標準制定者應當站在維護廣大消費者權益的立場,盡早走出“企業一變臉,標準就降低”的怪圈。唯有如此,消費者才能喝上安全牛奶、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產品,公眾的健康利益才能得到有效維護。(時間:6月20日 來源:半島都市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