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高鐵降速值得商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4 11:58:54  


  看到新聞說,高鐵時速將會降至300公里以內,既是為了保障安全,也給下調票價留下空間。高鐵曾作為我國鐵路建設的一項大工程被高度重視,而高鐵為人民生活便利性的提升也有目共睹,此次高鐵降速究竟是否明智之舉值得商榷。鐵道部給出的兩個解釋是:保障安全和給下調票價留下空間,任何一個理由都無法令人信服。

  新聞報道讓公眾相信:能夠在400公里運行的高鐵,足以在350公里的速度下安全運行。既然當初如此設計,必然經過了充分的檢驗。如今,出於安全考量的降速實際上是對高鐵建設中資金和技術上投入的浪費和否認,物不能盡其用,還自己扇自己耳光,這多少有些讓人不解。

  高鐵最為人詬病的一點是高票價,關於降價的呼籲不絕於耳。筆者曾在武漢到廣州的旅途中體驗過一次高鐵運輸,車廂入座率不滿三分之一。據報道,其他線路甚至出現過更低的入座率。如果納稅人的錢不能讓納稅人自己得到實惠,那麼這樣的工程究竟是為誰服務的呢?低入座率客觀地表現出票價的不合理性,因此降價是必然的。鐵道部在必然趨勢下不忘給乘客打個折扣,降價同時降速,難道不是對乘客的又一次藐視嗎?

  從經濟角度分析降速和降價的聯繫,看看降速是否降價的必要條件。首先,降速確實可以節約一定的高鐵運營成本,提高入座率,增加收益;但如果降價不降速,運營成本相近,入座率提高,不一定收益會減少。

  其次,從專業的角度去解析,降價不降速是一種薄利多銷、互利互惠的行為。降價不降速使得高鐵比起競爭者提供了更多的價值,也給了高鐵自身競爭優勢。對於社會和消費者而言,更多的價值被創造出來,而給予消費者越多價值,交易就會越成功。在入座率低的情況下,高鐵為什麼不提高自身競爭力呢?

  其實,高鐵的競爭者還是很多的,如民航,客運,高鐵降價不降速勢必會改變交通消費的格局,影響到利益分配。降速後高鐵的競爭優勢下降,民航的價值體現出來。高鐵的高速和高價造成了壟斷部門之間利益分配不均,降速成為調節手段。所以,究竟是給票價下降留空間,還是迫於眾多壟斷部門的壓力,這值得懷疑。(時間:5月13日 來源:廣州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