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稅收成物價推手該如何救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1 13:47:26  


漫畫:稅改如同“擠牙膏”。
  就在近幾年,有一種被稱之為中國人“人傻、錢多、速來”的典型場景被反覆描述:在美國outlet,中國人的採購隊伍蔚為壯觀,出手闊綽,橫掃各大品牌。彼時正值全球金融危機,一本暢銷的《中國不高興》,或正是彼時國人自豪於在全球危機中獨善其身的真實寫照。誰想此去經年,“工資跑不過CPI”的現實遭遇,中美物價的實際對比,才讓國人意識到,有資源的人跑到國外去購物消費,並非“錢多人傻”,而是作為理性的經濟人,貨比三家後的理性選擇。
  
  在經濟界一直有一種說法,國內當下面臨的通脹壓力,物價上漲以及居民購買力下降等困境,主要還是過往為了刺激經濟投資,宏觀貨幣政策太過寬鬆所致。其實,在當下貨幣政策步步從緊,存款準備金率不斷上調的情境下,物價卻始終難以下行,政府就應考慮到拉高CPI的其他推手,比如超高速增長的稅收。
  
  關於稅負,曾有一種“中國稅負痛苦指數全球第二”的說法,且不論這種說法是否真實,但從日常感知來看,這樣的描述恐怕八九不離十。當下,國內的稅大多都是“價內稅”,每一種消費品裡究竟含了多少稅負,消費者始終都是霧裡看花。據說有一種技巧叫合理避稅,甚至有人為了多拿點錢偷稅漏稅。可再牛的避稅專家,也躲不過那些價內稅,只要你還在消費,你就難逃“稅網”。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政府財政統計年鑒(2007)》公布的2006年數據計算,倘若國家徵稅的總量均為1000元,作為價格構成要素之一、直接嵌入各種商品售價之中的稅收數額分別為:中國700元,美國168元,日本186元,歐盟15國300元。這大概很能說明,為何同樣成本的商品其國內售價始終高於美國。
  
  稅負對物價的影響還不止於此。隨著稅收和財政收入的高速增長,財政支出和投資也勢必繼續膨脹,大量投資的增長又將繼續推動CPI上行,最終普通公眾再次為高企的物價埋單。
  
  高稅收導致的高物價背後,深層問題依然是國家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在刺激內需發展經濟的當下,如果選擇政府主導投資拉動經濟的策略,那麼稅負的增加無可避免,這種增加又必然影響居民購買力,最終致使刺激內需成效不彰;如果通過減稅藏富於民,購買力的增加則必然刺激內需,經濟得以發展,物價由於減稅得到控制。究竟是藏富於國還是藏富於民,需要做出服膺民意的選擇。(時間:6月30日 來源:紅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