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物價超美國是對國富轉型民富的考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1 13:48:26  


  關於中美物價對比的討論早已有之。客觀地講,學者的體驗與網友做的實地物價調查並不全面,並不能取代官方CPI數據。但是這條微博在網上引發了熱議。儘管多數人沒有實地感受過美國物價,但是網友列出的中美物價對比清單讓人感同身受。近來,物價上漲實在是太給力了。以中國的工資應對“高於美國”的物價,讓人糾結。特別是一些中國製造的產品在美國的售價比國內要低,引發了民眾對中國稅負偏高的質疑。

  不僅網友曝讓人感同身受,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物價數據也令人擔憂。數據顯示, 5月份CPI同比上漲5.5%,創年內新高。5月份CPI環比上漲0.1%。 5月份PPI同比上漲6.8%,漲幅與4月份持平。物價調控效果令人堪憂。網友列出的中美物價調查單對比更是為我國物價高企提供了鮮活的一手資料。

  較高的物價漲幅特別是食品、居住支出大幅上漲,恩格爾系數增加,引發了民眾的焦慮情緒。物價上漲太快,銀行存款變成負利息,造成貨幣購買力下降,生活質量下降一系列不利影響。希望銀行加息,減少負利息的損失,盼望政府平抑物價,就是其中代表性的聲音。儘管央行幾次加息,但是與高物價比起來,這點加息仍是杯水車薪。民眾紛紛曬家庭賬本,感嘆吃得比以前差,就是高物價時代的民眾生活的現實寫照。

  對於高收入者來說,物價上漲或許感覺不明顯。對於收入微薄的工薪階層與農民朋友來講,豬肉、柴米油鹽漲價,就是天大的事情。物價上漲意味著他們的收入蛋糕被切去了一塊。奢侈消費他們可以不去奢望,但是基本的衣食住行不能省略。從這個角度講,政府要想辦法平抑物價,避免民眾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有一則“退休月光族”的報道頗能說明問題:在物價飛速上漲,工資不漲的情況下,曾經為了國家奉獻出青春,坐等安享晚年的退休職工尷尬地淪為了“月光族”。沒有安全感的生活讓這群人想方設法再就業。在我看來,老人無奈再就業實際上都是民生鏡子。照出了民生之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