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誰在害怕三公費用公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1 13:25:32  


治理“三公”腐敗,已成當前反腐工作的重點。
  距離國務院要求公開“三公”費用的時限已經過去了一周,目前98個中央部門裡除了科技部、中國工程院、國家文物局之外,包括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農業部等在內的絕大多數部門並未按要求行動。

  不過,這些部門雖然都屬響應慢半拍的主兒,對於“公開”這點事兒的態度卻大有不同。

  在5月初接到一位律師提交的要求公開“三公”26項數據的申請後,某部門的回覆連用了三個“非常”來感性地“體諒”該律師憂國憂民的心切之情,儘管最後一句仍是人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官方辭令“會盡快給予回覆”。也有部門則在回函中特別把公務用車情況拎出來,披露了該項“三公經費”治理和公布的進度和時間表。有些部門用最為直截了當的方法,很理性地告訴律師“這些事項不屬於依申請公開的範疇,所以在回覆中不予公開”。

  在這些形形色色的表態背後,我們不妨來揣測一下部委們面對“三公”時的複雜心態。

  第一種心態,沒什麼必要。想想看吧,有財政部把著各大中央機關年初花錢的入水口,審計署把著年底算賬的出水口,再加上中紀委如影隨形的明察暗訪,政績的需要也會迫使各部門心裡盤算盤算“三公”到底價值幾何。至於主動公開給普通大眾,且不說內部調查的難度、統計數據的繁瑣,僅是自己公布的數據與權威部門的結果不一樣後所引發的麻煩和口水,就已讓有些部門深惡痛絕,避之猶不及,如果不是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何必趟這個渾水呢?

  第二種心態,不當出頭鳥。等等看吧,三公經費這個東西,不管是多是少,先公布出來就是有挑刺的,後公布出來也是對比著找罵的。國家文物局公開數據顯示“公務接待費”的預決算相差103萬元,增加兩倍多,因公出國費和公務公車費兩項都下降了,但媒體和公眾為什麼就揪著“公務接待費預算增加”不放呢?這是先例吧。再說還有專門管錢的部門盯著看呢,公布少了,明年的預算就給你少來點,借驢下坡;公布多了呢,正好找到了口實借輿論給你壓縮開支。橫竪都是虧,不如不公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