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讓更多“三公消費”接受公眾挑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1 13:29:42  


漫畫:三公經費從幕後走到幕前
  隨著國家文物局、中科院、教育部等一些中央部門開始公布三公消費情況,公眾也從中挑出一些問題。比如,國家文物局今年接待費的財政預算比去年實際支付高了100餘萬元,兩倍多的增幅令人很難接受;中科院“三公預算”今年預算高達兩億多,公眾質疑其接待費過高,去年僅公車消費就超過七千萬元。(7月10日《京華時報》)

  本來,按照國務院畫出的時間表,中央部門在6月就應公開“三公消費”情況。時間已經過去十來天,現在大多數中央部門仍處於“爽約”狀態,令人遺憾。國家文物局、中科院、教育部等少數部門率先披露三公消費,對其勇氣,應給予讚賞與鼓勵。這些部門給人的感覺,多少有點“清水衙門”的意味,不過呈現出來的問題,卻也並不清澈。這樣一來,公眾自然更加希望看到中央部門都能站出來,展示其“三公消費”真實情況。

  公眾仔細打量“三公消費”的賬本,發出一些質疑聲音,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作為納稅人,誰都希望自己“充公”的錢能用在刀刃上,來實現更多公共利益。公眾對“三公消費”保持強烈挑剔的眼光,本身就是公共意識的覺醒。從已經公布的中央部門情況來看,一方面,這些部門擺出的相關信息,本身並不全面細致,多屬於選擇性公開,不利於公眾全面監督;另一方面,即便是在選擇性公開的情況下,“三公消費”也仍然存在諸多不合理的地方,相關理由很牽強,很難證明其經費使用的正當性。

  比如,國家文物局公務接待費今年暴漲兩倍多,理由就是拿預算與執行來說事。他們強調去年7個外國來華文化交流活動未能舉行,所以才沒有花掉更多的接待費。這個解釋聽起來似乎有點道理。但只要有點財務常識的人都明白,財務預算本身就是極其嚴肅的事。堂堂中央部門連請客吃飯的錢都預算不好,這本身足夠讓人當笑話看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