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曝光假洋品牌不能全靠媒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5 21:03:02  


7月14日在杭州拍攝的達芬奇家居門面。
  據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國內知名高端家具品牌達芬奇涉嫌產地造假。該品牌旗下部分家具,由東莞長豐家具公司貼牌生產,然後從深圳運往意大利,再從意大利運回國內。一番“遠洋旅行”之後,這些家具搖身一變成為“100%意大利原裝”、“國際超級品牌”。一張在東莞用普通木材生產的3萬元雙人床,在達芬奇專賣店的標價高達30餘萬。

  這是繼歐典地板之後,家具行業再次爆出的“假洋品牌”醜聞。在此之前,我們已經陸續知道,施恩、澳優等“洋奶粉”僅在國內有售,“英國品牌”傑士邦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武漢公司,“源自美國”的阿詩丹頓熱水器和“意大利時裝品牌”卡爾丹頓都是土生土長的國產貨……“假洋品牌”亂象,早已滲透到乳品、服裝、體育用品、家裝建材等多個領域。

  這些“假洋品牌”分屬不同領域,但有一個共同點:它們大都是媒體根據網友爆料或讀者舉報展開調查,進而逐漸將“畫皮”揭開的。媒體成為“假洋品牌殺手”,這固然體現了輿論監督的神奇力量,我們樂見更多的有道義心和責任感的媒體能參與打假。但是,媒體的監督功能被無限放大,相關職能部門退居次席,恰恰是當前監管機制失靈的有力例證。

  必須明確,雖然媒體監督往往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多數“假洋品牌”都因為媒體報道遭受了致命打擊,但媒體曝光的局限性也比較明顯。一方面,媒體只能關注個案,無法監督所有商品,頂多順藤摸瓜牽出一兩個相關產品;另一方面,媒體不是執法部門,囿於資源和視野的限制,一些調查取證工作難以暢通無阻地深度推進;除此之外,有些非常隱蔽的質量問題,需要有較強的專業背景才能揭示,一般的媒體記者可能難以勝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