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誰來監管進入餐桌的“催熟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0 11:49:50  


一些基層農業部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在“無公害蔬菜”的檢測體系當中,沒有“催熟劑”的相關檢測指標,尚缺乏相應的檢測標准和檢測手段,因此無法判斷植物激素的使用是否過量。這方面確實是盲點。
  西紅柿“一抹”就變紅——“現在市場賣的西紅柿,別看外皮是紅色的,切開後籽卻是綠色的,捏起來還硬邦邦的,搞不清是熟的還是生的。”

  記者連日來在山東、安徽、江蘇等地調查發現,不少蔬菜在還沒有成熟時就被抹上“催熟劑”,提前上市,進入百姓的餐桌。業內人士表示,使用催熟技術是蔬菜儲存、運輸等環節的客觀需要,但不規範使用則是許多利益的驅動。

  現在菜農用“催熟劑”很普遍,很少人能等到九成熟再摘下來銷售。“批發市場裡外地來的很多經過催熟的西紅柿,比我們本地正常長的賣相好看、更受歡迎,且價格賣得也要高一些。”

  一些菜農說,“催熟蔬菜”可以早上市,多賺錢。來自上海的孫姓菜農介紹說,西紅柿一般是越冬作物,使用催熟劑的目的就是提前上市,贏得價格優勢。用了“催熟劑”後可以增加產量。江蘇一位黃姓菜農對記者說,用不用“催熟劑”差別很大,正常長的黃瓜畝產5000斤左右,用了可以到8000斤。而且用過“催熟劑”的黃瓜能保持新鮮長達五六天,瓜販和超市都比較歡迎。

  一些地方的菜農說,有了“催熟劑”,想讓它什麼時候紅,它就什麼時候紅。如果想成熟快一點就把濃度配大一點,想遲成熟幾天,就把濃度配低一點。可見,“催熟劑”在使用中並沒有一個科學的用量標準。

  被催熟的蔬菜,市民們都不陌生。然而其對人體有無危害、有多大危害,菜農菜販說不清、消費者不知道、專家也很茫然、有關部門給不出明確說法,這種現象是可怕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