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災難歷歷在目,舟曲政府豈非草菅人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5 14:36:09  


圖為被泥石流衝毀的舟曲縣城(2010年8月8日攝)
  8月2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播出《舟曲無證上馬小水電 專家痛斥“不要命”》的節目。節目中指出,目前舟曲全縣審批立項的水電站已經有68家,其中67家都沒有經過環評和地質災害的審核。

  眾所周知,水電站導致地殼結構和地質構造產生的變化有可能誘發地質災害。而對於舟曲人而言,一年前發生的特大泥石流所導致的數千人死亡的災難情形尚歷歷在目,而如今,如果這些未能通過地質災害審核的水電站再次誘發舟曲原本就極為脆弱的地質結構發生變化,那麼後果如何,實在讓人難以想象。為此,年過八旬的老地質學家孫文鵬在媒體面前忍不住痛斥道:“這是不要命了!” 

  然而,水電站強行上馬的“要命”危險其實大家都明白,老百姓明白,投資方明白,地方政府更明白。不過需要弄清楚的是,這裡的要命到底是要誰的命。對於投資方來說,地方政府給出種種優惠,投資水電站當然是個好買賣;對於地方政府來說,爆發地質災害,生命危險也輪不到政府官員來扛;但對於普通民眾而言,植被被大量砍伐,河流枯竭,以及難以預料的地震、泥石流等災害,每一樣都威脅著自己的生存和生命。也就是說,強建水電站要的只是老百姓的命。

  地方政府之所以這麼積極,甚至不顧環保部門和地震部門的反對,強行上馬幾十家水電站,顯然,這背後有巨大的利益在驅動。按照舟曲縣財政局給出的說法,2005年,舟曲縣的財政收入剛過千萬元,經過六年時間的招商引資,2011年的全年財政收入預計將達到近5000萬元。這其中,水電站的營業稅占到40%。現在明白了,建水電站雖然要了一些老百姓的命,但至少可以獲得如此豐厚的財政收入,這對於地方經濟的發展,乃至對於當地官員的政績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