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水電“圈錢潮”來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5 14:40:52  


  “建水電站給當地政府創了收,但對村民來講幾乎沒有什麼好處。”

  8月4日,甘肅舟曲縣巴藏鄉上巴藏村村長陳軍權在電話裡對記者說。他表示,村裡的一座水電站在2009年7月開工後,除去一次性補償占地費用外,村民無法分享任何發電收益,甚至用電都沒有優惠過。

  相形之下,舟曲縣財政局工作人員則稱,在沒有水電招商引資之前的2005年,全縣財政收入剛過千萬,招商引資六年後,今年上半年已經完成2700萬,全年財政收入預計將會達到4929萬。其中40%來自水電站營業稅。

  自舟曲在無環評審批、無地質災害審核下大力上馬小水電站的情況曝光之後,記者進一步了解到,舟曲所在的白龍江作為嘉陵江的支流,當地“跑馬圈水”的局面,始於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嘉陵江流域開發。

流域開發亂象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嘉陵江就開始水利開發,當時建了幾個大的控制性水利工程,如寶珠寺水電站,是64萬千瓦的裝機容量,碧口是30萬千瓦。” 著名地質學家、橫斷山區首席科學家楊勇稱,到了本世紀初,水利建設的熱潮蔓延到白龍江等支流,“跑馬圈水”的局面開始形成。

  楊勇表示,原先國家規定,是一個流域由一個發電集團來開發,這樣便於管理,但後來地方政府為了引入競爭,加速當地的開發,“哪家發電集團出價高,條件好,開發快,就讓誰上。”這樣的結果是,局面就開始亂了。

  幹流如此,支流更亂。一些小的項目,如裝機容量小於5萬千瓦的甚至都不入當地規劃,就可以直接開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