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虛妄的中產和焦慮的社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7 14:32:19  


  按照社科院《2011中國城市發展報告》的研究成果,儼然中國已經形成牢固的中產階層,社會日趨穩態化。不過,社科院的這份報告似乎犯了一個概念性錯誤,即將中等收入者含糊地等同於具有“社會穩壓效果”的中產階級。在中產階級的劃分標準上,雖然通常是從職業和人均收入上進行的。但這並非放之四海皆准,這只是發達國家的標準。或許,在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中等收入者是中產階級的主體,但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卻未必如此。

  如果按社科院的標準,無論哪個國家即使貧窮、動亂如索馬里,無論哪個年代即使遙遠如原始社會,中等收入者都是中產階級,這豈不是笑話?所謂中產階級,不僅是對其收入、身份、地位在一個社會中的描述,也是對一類人生活狀態的綜合評價。中產階級必須受過良好的教育,多為腦力勞動者,有固定的工作和穩定豐裕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著強烈的職業情感和社會責任心,追求“自由、公平和平等”。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中產階級他們可以不為生活過多的發愁,有足夠的閑暇參與社會活動,熱衷公益事業,對自身有較強的認同感,並以自己所擁有的社會地位而自豪。

  從這些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中產階級心態平和,應該是一個很具幸福感的群體,是一個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的階層。也正因為如此,當中產成為社會主體的時候,他們才會成為社會的穩壓器和安全閥。

  按照社科院這個報告的定義,我國城市中等收入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應該大約在17000元上下。這個收入不要說在大城市如北上廣深等地買不起房,就是在二三線城市也很窘迫。要說到中國中等收入者的生活狀態,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焦慮”。對房貸房價的焦慮,對就業失業的焦慮,對求醫養老的焦慮,對社會身份的焦慮,對自身安全以及生兒育女的焦慮等等。正如《人民日報》日前的報道所提到的,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競爭加劇,焦慮不再是“弱勢”者的專利,而漸成一種普遍心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