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渤海溢油事故處理須上“硬手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2 18:26:01  


渤海漏油事件真相不明 罰款上限不及國外零頭
  渤海灣漏油事故發生已有數月,作為肇事方,康菲公司理應盡快堵漏、清污並承擔相應懲罰,將對公眾和環境的損害降到最低。然而,時至今日,不僅溢油仍未徹底控制,而且油污清理進展緩慢,損失賠償更是遙遙無期。這樣的表現怎能不讓公眾感到憂心和疑惑。

  作為長期在海洋作業的知名國際能源企業,竟數月不能有效堵漏,絕非一句“企業技術能力不足”能夠交代。康菲公司對事故處理消極應付,執行不力,表面上看是企業態度問題,實則暴露出監管部門追責手段乏力。直至目前,國家海洋局對康菲公司在溢油事故中的監管,也僅僅體現在一張張通知、一輪輪督促和一次次批評上,始終未見有更為嚴厲的舉措和制裁。如此隔靴搔癢式的監管,不但難以起到管理效果,反而縱容了肇事方的消極應付,令公眾不得不置疑相關監管部門是否有負責任的態度。

  事故處理不應止於口頭批評,治漏清污須上“硬手段”。縱觀國外,在海洋石油開採安全的約束制度中,賠償與刑罰始終是懸於肇事方頭頂的兩把達摩克利斯劍,一旦發生海洋污染,罰款足以使肇事企業牢記教訓,而刑罰也足以讓相關責任人承擔違法代價。去年的墨西哥灣漏油事故事發不久,美國司法部就啟動了對事件的刑事和民事調查,BP公司最終也付出了200億美元的巨額賠償。

  要打破當前肇事企業消極應對的現狀並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亟需加大責任處罰力度,提高肇事企業的違法成本。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完善我國海洋污染監管機制,則更是防止類似事故發生的治本之策。(時間:8月12日 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