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火災後續風波凸顯政府公信力不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07 15:37:07  


圖為火災現場
  天津市有關部門和薊縣聯合工作組昨天公布了“6•30”大火事故的10名遇難者名單,與此同時,網絡上質疑薊縣萊德商廈大火死亡人數的聲音沒有減少。這再次凸顯了政府公信力在關鍵時刻不足以“結束爭論”的尷尬。

  火災發生以來,薊縣政府以通常的方式進行善後。一方面公布“10死16傷”人員傷亡數字,一方面天津市媒體“低調”報道此事。“低調”是中國各地發生類似災禍時的常規做法,薊縣這一次算不上是“特例”。

  然而對死亡人數的質疑很快出現了,一個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378人死亡”說法在互聯網上快速流傳開來。這個數字的可信度極低,但因為它與官方數字形成了“對抗”,契合了一些人的心理,並在微博上獲得某種“政治正確性”。

  直到昨晚,國內互聯網上沒有人能夠提出任何“被隱瞞遇難者”的姓名和可查證的其他資料。所有質疑都是泛泛的,“聽說的”。而我們知道,在有如此多關注者的情況下,如果確有數百名遇難者,至少他們當中部分人的資料被送到網上,是很容易的事。

  “378人死亡”這個數字幾乎不值得探討,這也不是我們寫作此文的初衷。我們想談的問題是:為什麼網絡上真真假假的質疑聲這麼容易就把官方的傷亡統計數字淹沒,為什麼一個公共危機在今天的中國這麼容易就能發生。

  給人的感覺是,以不具名ID為主的微博如今成了中國人該注意什麼、以及該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的決定者。官方公信力在微博上受到空前挑戰。現在似乎幾個“馬甲”彼此合作一下,就能對官方發動一次像模像樣的信用攻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