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知網當“知”社會責任
http://www.CRNTT.com   2022-04-20 19:17:49


  知網又上熱搜了。據報道,日前網傳“中科院因近千萬的續訂費用不堪重負,停用中國知網數據庫”。4月17日,中科院相關負責人證實,網傳的近“千萬級別”續訂費用和停用知網訪問一事屬實。但次日,知網方面回應稱,該消息“不屬實”。

  中科院到底有無停用知網,目前仍待查證。但在知網一再被輿論聚焦的背景下,此事再度擊中了輿論燃點——要知道,這些年來,知網收費高的問題已飽受詬病。據媒體梳理,從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間,至少有6所高校曾發布公告表示暫停使用知網,原因均為知網價格漲幅過高。

  就在去年12月,因“九旬老教授怒告知網”事件深陷輿論危機的知網,曾將論文下載價格進行下調,碩士、博士學位論文下載費用相比之前分別下降了50%和62%。但從眼下這起風波看,其訂購費標准是否合理,仍有討論空間。

  應看到,知網有兩個鮮明標簽:一是政策扶持下的“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二是國內最大的“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平台。這就使得,知網從誕生起,就承載著擴大學術傳播、助力學術交流、助推學術創新的期許,背負著增進學術知識產權保護的冀望。

  但時至今日,從助益知識傳播的角度看,知網非但沒能降低知識獲取門檻,反而將門檻抬高了;從推進知識產權保護的維度看,知網也沒能建立起實現知識產權權利人、用戶與平台共贏的價值共創機制。

  試想一下,若連中科院都“用不起”知網,若很多高校都因收費問題而對知網停用,那知網對知識創造和科研突破的助推作用又在哪裡?在此背景下,知網當反思——不能任由盈利導向的運營模式將自身帶入歧途,而應通過價值校准與機制理順,切實去屙除弊,為知識傳播與版權保護作貢獻。(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佘宗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