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醫院專家“說走就走”帶來哪些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2-05-26 18:05:20


  近日,近40名專家同時集體去職,跳槽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新聞引發熱議。

  據央廣網報道,這些集體易主的專家平均年齡42.3歲,專業集中在心血管疾病學科和與之相關的重症救治及其輔助學科,其中不乏學科帶頭人和業內骨幹。鄭大一附院一位副院長此前曾對媒體表示,這是醫院為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實施的人才引進戰略。隨後,省內、國內還會有更多的優秀中青年業務骨幹陸續加盟鄭大一附院。5月22日,央廣網記者從多個知情人處獲悉,集體跳槽團隊將退回原單位上班。

  醫學人才的到來,可以迅速補齊技術短板、發揮技術專長,是提升醫療水平、推進醫院發展的一條捷徑。因此,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醫院引進人才都會是常態。并且,人才有序流動,對個人也有益。追求更高的工資待遇,謀求更好的科研條件和職業前景,是人之常情。在職場跳槽十分普遍的背景下,社會對醫生跳槽也要給予一定程度的理解。更何況,醫改倡導多點執業,就是要打破醫生終身服務於一家醫院的現狀,希望醫生合理流動起來,在更多醫院、為更多患者提供服務。可見,醫院引進人才、醫生有序流動,不僅無可厚非,還要加以提倡。

  但醫生這個職業十分特殊,不能像其他職業那樣“說走就走”。無論是醫院挖人,還是醫生跳槽,都不能只從自身發展的角度考慮。倘若醫院只顧自己發展,短時間裡集中“挖”人,自己倒是可以“超常規跨越式發展”,但人才大量流失的醫院,或將面臨技術能力斷崖式下跌的窘境,不僅“最強科室”可能變成“最弱科室”,而且還會出現技術斷層、人才隊伍“塌方”等現象。此次跳槽的近40名專家,就集中來自於兩家醫院,他們的突然離職,不僅打亂了原單位的工作計劃,連日常診療也會大受影響。

  尤其要看到,大醫院向中小醫院挖人,中小醫院向基層挖人,最終會讓壓力傳導到基層。目前很多基層醫療機構的大樓建得很漂亮,醫療設備也很齊全,但往往人才奇缺。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為醫學人才包學費、發補貼、給編制,解決住房、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問題,費這麼大的勁,是希望引進和留住人才。如果好不容易吸引和培養起來的人才,棄基層而去,基層醫療機構多年的努力難免“打水漂”,基層群衆就近看病的希望也會變得渺茫。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