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醫療人才正常流動不應是“虹吸式”挖人
http://www.CRNTT.com   2022-05-26 18:10:37


  “幾乎5月17日同一天,我們心外科一下子就走了14個。事先我們一點都不知道,連法定的執業地點都沒變更,這邊還等著出診、查房,那邊可就任命職務上班接診了。”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一位副院長告訴記者,“心外科一個病區,現在幾乎癱瘓了……”

  與上述醫院同樣遭遇專家集體流失的,還有阜外華中醫院心血管病醫院,該醫院22位突然換東家的骨幹中,高級職稱的專家有11位。而這兩家醫院共計近40位專家,集體跳槽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後者有“全球最大醫院”之稱。據說這些專家在未變更執業地址的情況下跳槽,已被河南省衛健委發函叫停。

  這種集體跳槽現象也是違反相關政策法律的。2020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發布文件,明確提出禁止上級醫療衛生機構從下級醫療衛生機構“虹吸式”搶挖人才。2018年,原河南省衛健委發布《關於確保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穩定的通知》,明確一系列硬標准,遏制衛生人才非正常流動。

  而且,這些專家在未變更執業地點的情況下跳槽,違反了《醫師法》,該法律第十四條規定,醫師經注册後,可以在醫療衛生機構中按照注册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範圍執業,從事相應的醫療衛生服務。也就是說,主管部門叫停專家集體跳槽有充分的政策法律依據。此舉也維護了相關政策法律的權威性。

  各行各業都存在人才流動,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就醫療行業而言,人才流動給行業帶來活力,能讓市場更好地配置資源;醫療人才“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流動中能更好地體現自身價值。但集體跳槽、“虹吸式”搶挖人才弊大於利,既造成醫院間不公平競爭,也不利於醫療資源合理分布和患者便捷就醫。

  所以,對這種“虹吸式”搶挖人才的做法,不能止於簡單叫停,而是要進一步采取措施。否則,不排除這家“全球最大醫院”改變策略把這些專家“挖”到手,比如把“虹吸式”做法變成“零敲碎打式”,先變更專家執業地點再讓專家出診,就會繞過相關法律政策規定,仍會產生不良影響,值得警惕。(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馮海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