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多名專家集體跳槽,正視留不住人才的痛
http://www.CRNTT.com   2022-05-26 18:12:33


  近日,近40名專家同時集體去職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鄭大一附院)的消息引發各界關注。5月22日,記者從多個知情人處獲悉,集體跳槽團隊或將退回原單位上班。據媒體報道,忽然被“虹吸”流失近40名專家的兩家醫院,一家是國家規劃在河南省部共建的區域醫療中心,另一家是鄭州市心血管病防治的學科領銜醫院。

  近40名專家從公立醫院集體跳槽,當中不乏學科帶頭人和業內骨幹,引發熱議也是意料之中。部分網友猜測,離職是否與原單位就業環境有關;也有網友認為,鄭大一附院利用自身優勢,虹吸其他醫院優秀人才的做法,多少有點“流氓”。外界聲音很多,可謂各執一詞,其實究其根本,關鍵在於人才留不留得住以及怎麼留住問題。

  專家們為何集體易主?不可否認,多少與原單位有一定關系。據知情人士透露,跳槽的主要原因是考慮薪資待遇和個人發展。這群專家平均年齡42歲,理論上屬於職業中的黃金期,如果原單位發展不能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某種程度上說,追求更好機會確實也沒有錯,畢竟“人擇良友而交、禽擇良木而栖”是一種本能。盡管在跳槽程序上可能有欠妥之處,但原單位不得不正視自身競爭力已然不足的事實。

  實際上,近年來,面臨優秀人才流失困境的,遠不止這兩家醫院,更不止醫療行業。比如,在不少基層組織單位,無法吸引優秀大學生報考,明明很缺人但又招不到合適的人;在貧困地區或西部地區的一些學校,很多優質教師來了又走,明明有人才卻又留不住;在一些企事業單位,不少人囿於環境因素從“拼命三郎”到默默“躺平”,明明留住了人卻發揮不了最大效應……類似情況不勝枚舉,也成為很多地方發展中的“攔路虎”“絆腳石”。

  但是,資源過度集中也不是一件好事。一個醫院占據優勢,給的薪酬越高、待遇越好,自然會不斷吸納人才,發展也越來越好,但同時也會帶來醫療資源嚴重失衡,群衆看病排號越來越難等等問題。從這個層面而言,單純把人才流動看作市場化改革、優勝劣汰的結果,是野蠻且粗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所以充滿生命力,不僅在於市場要素的自由流動,更在於政府的宏觀調控。本次事件中,有關單位及時介入,引導辭職人員回流原單位,就是一個例子。

  對於留住人才,政府部門的介入確實起到了很大作用,但要讓人才真正留得住,關鍵還是提升自身實力,為職工創造更舒適、更有奔頭的就業環境。從選人用人上,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珍惜愛護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讓優秀人才擁有發展平台;在激勵機制上,制定更為完善的獎勵措施,建立健全簡便易行、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促使職工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狀態。作為職場中人,也要在兼顧自身發展和承擔社會責任上找到最大公約數,“小我”只有融入“大我”之中,才更有活力,更能體現價值。(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常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