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120延誤救治大學生”的警示
http://www.CRNTT.com   2022-06-08 20:29:46


  8分鐘,兩個半小時,14天。5月17日,河南大學大三學生彭某君腦出血打120求救,先後告知了河南大學鄭州校區、河南大學開封明倫校區兩個不同位置,長達8分鐘的通話未獲救助。直到兩個半小時後,其室友再次撥打120急救電話,救護車到達現場。雖經全力救治,年僅20歲的彭某君住院14天後離世。6月6日深夜,鄭州市紀委發布事件調查和問責情況通報,120調度員被開除,另有4人被問責。

  整起事件,調度員的處理極不專業。首先,8分鐘的通話時間中,接綫員一直把重點放在反複追問准確地址上。河南大學在鄭州只有一個校區,手機上一搜就知道詳細地址情況下,非得要意識模糊的病患親口告知,實在讓人想不通。致電河南大學也好,與110聯動也罷,找一個具有明顯身份特征的學生應該不算什麼難事。其次,當病患說話困難,調度員還數落對方“都是二十多歲的人了”“我感覺你沒什麼事啊”,態度和能力都難以托起生命方舟。最後,調度員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事也不上報,120綠色生命通道其實已被人為阻斷。

  有移動醫療平台給出了一組數據:某市公開的2018年院前急救數據顯示,調度員全年接到的225089個電話中,有效電話僅占比24.24%。對調度員反複詢問地址的“關鍵性操作”表示理解的人認為,此舉可以排除無效報警,減少醫療資源浪費。然而,我們應該預設病患有效報警,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只要不能百分百確定求助是假報警就要派車,這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要求;有電話必受理、有呼救必派車,這是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的工作原則。救護車白跑一次和置病患於危險境地,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調度員負有直接責任,問題卻不僅僅出在一個人身上。鄭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曾進行的調度人員培訓中,腦卒中是被重點強調的院前急救疾病,識別要點之一就是病患表達不清、表達困難。對於表達不清的求助電話,鄭州急救網2017年發布一則耳聾老人呼救的案例,調度員通過114平台、120來電記錄、通信公司等查到電話登記的詳細地址,老人呼救26分鐘後救護車就抵達了現場。多次內部培訓、多次接受專家考核,該中心卻篩查不出一個缺乏基本地理知識、溝通能力、病情判斷能力的調度員,把控不好院前急救的質量,要反思培訓和考核實效,反思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反思重要事項上報制度和接警流程。

  調度員主觀上對女孩沒有什麼惡意,但一條花季生命逝去,客觀上與調度員的不專業脫不了幹系。與之形成對比的是,D2809殉職司機楊勇危急時刻發現綫路異常,5秒內采取緊急制動措施,避免了列車顛覆墜落,以高超的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保障了整趟列車旅客的安全,無數群衆自發夾道送別。類似的重要崗位上,敬畏生命首先就要提高專業能力。

  問責5人不是結局,避免悲劇再次發生,要解決好當地通報中的一系列“不足”“不當”“不力”“不及時”,用專業能力為生命保駕護航。(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維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