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職業籌款推廣人如何避免“種仇”
http://www.CRNTT.com   2022-08-24 20:32:23


  6月27日,《中國慈善家》一篇調查報道揭露了依附於大病籌款行業的灰色鏈條。報道指出,職業籌款推廣人為網絡籌款求助者有償提供推廣服務,收取低則五成、高達七成的捐款抽成,有的甚至要求在籌款鏈接中填寫其提供的收款賬戶。水滴籌6月28日回應,從未授權任何第三方組織或個人向求助者提供所謂的推廣服務。8月21日再次回應,任何高於籌款額3.6%的費用都不是平台收取,已累計管控惡意推廣案例800餘起。

  求助者的籌款需求和平台的制度漏洞,為職業籌款推廣人提供了生存土壤。從操作路徑看,求助者在平台發起一個真實的籌款項目後,把籌款鏈接提供給推廣人,後者再假借平台工作人員或患者親友的名義,在大量的QQ群、微信群、公衆號等途徑發布,以達到更高的籌款金額。而即便大部分善款都被推廣人抽走,或囿於籌款鏈接曝光量有限,籌款效果不理想,或患者急需用錢,重壓之下,求助者選擇與推廣人合作。大病籌款平台多次表明打擊高額抽傭的態度,卻在審核把關上給職業籌款推廣人留下了“可操作空間”。最直觀的,平台要求籌款收款人必須是患者本人、在同一本戶口本上的直系親屬、醫院的對公賬戶,推廣人成為收款人的現象依然存在,這招移花接木讓捐款人防不勝防。

  水滴籌把這類行為定義為惡意推廣,主要有兩個特征:收費比例高,以謀利為目的;冒充求助者親屬,頻繁發布籌款鏈接。惡意推廣行為是動搖了平台發展根基的跗骨之疽,對求助者來說未必如此。水滴籌數據顯示,參與惡意推廣的求助者大部分都是多次發起籌款的白血病或癌症患者,這類慢性疾病治療耗費高、治療周期長,個人在經歷一兩年或者兩三年之後,經濟能力很難再支撑接下來的正常治療。不僅是次數,基於熟人社交的大病衆籌也會受到求助者社交圈層影響。推廣人提供了突破這些限制的一種方案,并非沒有可取之處。

  職業籌款推廣人,本質是連接求助者和捐款者的中介,善意還是惡意,關鍵在於服務於何種目的。應該反對的是趁火打劫、收取高額傭金,拿患者當由頭、收割大衆愛心的推廣人。或者說,商業模式要成為推動實現慈善目標的手段,允許籌款中介合理收費,可持續連接更多求助者和捐款者。

  中介拿走一大半錢,捐款者還被蒙在鼓裡,很難讓人接受。籌款抽成爭議持續將近兩個月,水滴籌聲明21日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充分說明了善款流向的敏感性,其關系著社會監督與公衆信任。平衡求助者、中介、平台、捐款者之間的利益訴求,維護慈善良好環境,核心要點一是如實公開中介抽成情況,求助者當然可以同時說明籌款效果等現實困難,尊重捐款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二是行業約定好最高抽成比例,合理收費。國外服務於公益的商業公司一般收取捐款的5%—25%,職業籌款推廣人普遍收取抽走過半善款,明顯不符合捐款者的使用預期。

  水滴籌創始人沈鵬說,水滴籌是科技工具、連接器,是以商業為主導解決社會難題的社會企業。社會企業本身是商業機構,目標卻是公益性的,確保實現“用互聯網科技助推廣大人民群衆有保可醫,保障億萬家庭”的社會目標,需要持續完善平台規則和風控體系,用行動和效果表態。(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楊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