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浦路斯晶片海鹽,是塞浦路斯濃海水蒸發而來,常常用來作為食物上桌前最後一道鹽;波斯藍鹽是世界上最稀有的一種岩鹽,僅產自伊朗、巴基斯坦等古老鹽礦;法國灰鹽來自法國的凱爾特海,富含礦物質,是料理多脂肉塊的理想用鹽……”瞧瞧這文案,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以及熟悉的收智商稅的套路。
乍一看,五顔六色的鹽配合著極盡抒情的文字,給人營造出一種如夢似幻的厨藝世界。但仔細一想,說破天這不也還是鹽嗎?甭管是海水濃縮出來的,還是礦裡采出來的,本質都是氯化鈉。吃了不僅不能延年益壽,吃多了還容易得病。尤其是一些礦物鹽,營銷吹得天上有地下無,可富含的礦物質不一定是人體所必需的,吃進嘴裡甚至會危害健康。
大概是因為大家對鹽太熟悉了,這次營銷的大戲沒唱很久就翻車了。但放眼望過去,有多少產品被“網紅”綁架,又有多少消費者陷在“網紅”的光環中不可自拔?一件最普通不過的商品,找個高大上的名詞做前綴,搖身一變就成了玻璃橱窗中高不可攀的存在。
明明是營銷界的把戲,有錢有閑買個格調也就罷了,畢竟“有錢難買我喜歡”。可偏偏就有那麼一撮人,經濟不見得有多寬裕,心理上的自我矮化卻很嚴重,一見“網紅”產品就拔不動腿,營銷說什麼就信什麼,非要花高價買心理認同感。不但可笑,而且可憐。
月亮的本質就是月亮,“網紅”家的月亮并不更圓。消費市場上,產品永遠為王,性價比才是王道。“一時火”靠營銷,“長久火”靠口碑。希望消費者對“網紅”產品能多一分審視,對營銷話術能多一分慎重,少交智商稅,少花冤枉錢。別被“網紅”既掏空錢袋,又掏空腦子。(來源:濰坊晚報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薛靜 本文略有删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