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東盟、中國關係邁入新階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6 10:16:15  


  中評社香港1月16日電/第十二屆東盟峰會及第二屆東亞峰會正式閉幕,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今天發表題為“東盟中國關係邁入新階段”的社論,指出東盟10國與中國14日簽署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協議,將從今年7月起實施,中國將在環保、建築、商務、體育與運輸等5大服務部門、26個領域向東盟成員國做進一步市場開放,擴大雙方經貿往來。同時,東盟也分別在教育、旅遊、建築、金融等向中國開放,並允准對方設立獨資或合資企業,放寬設立公司的股分限制等。可以預見,在此次宿務東盟峰會結束之後,東盟與中國之間必能由點而線而面的,發展出全方位的實質經貿關係。

  社論表示,自2002年東盟和中國啟動自貿區進程以來,僅僅幾年時間雙邊貿易額大增,間中雙方也簽署了數項協議,展現彼此的合作勢不可檔;至前年中國已躍升成為東盟的第4大貿易伙伴,而在中國的20大貿易伙伴中,新、馬、泰、印、菲等東盟國家就佔了5席。由於中國出口比進口多,雙邊的貿易出現差距,一些東盟國家難免會有大軍壓境之感,例如印尼紡織業反對中國產品進入,泰國汽車零件也擔心中國產品湧進來,它們對擴大談判頗有疑慮。

  要擴大談判就要增強互信,彼此要有雙贏的策略。經過宿霧東盟峰會過後,東盟與中國已同意加大市場開放與雙方經貿往來,加強雙方戰略伙伴關係、包括領導人在東亞的合作以及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歐會議、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的戰略溝通,這是一個全方位的合作關係。由於東盟與韓國、日本、印度也有推動自貿區的議程,雙方在能源、貿易及安全領域也在加強合作,因此東盟與北京、北京與韓日印、東盟與韓日印三者之間,不是也不應該是牽一髮動全身的三角關係,三者之間應該是三條各自獨立、各自發展的平行線。東盟所應努力的,是設計出一套雙邊關係的模式,和中國及韓日印進行非零和的經貿合作。
 
  社論分析,因此放大視野是極為重視的心態。從區域的角度去解析東盟中國關係,其著眼點是深度;從現階段東盟與中國關係的拓展著眼,則需要廣度。東盟與中國未來的發展正需要深度與廣度。

  亞太地區現正面臨快速秩序重整的階段。不但新的域外強權如印度、加拿大、歐盟諸國等紛紛介入,現有的經濟組織如亞太經合峰會等亦面臨轉型。新的利益在重整,新的遊戲規則也在沉澱。這是一個充滿機會的時代,而東盟和中國的關係也正好在此時有新的突破。於是下焉者東盟包括大馬可以配合中國,共同拓展亞太市場,為雙邊的經貿關係持續進展注入動力;上焉者則可結合中國,共同為亞太經濟新秩序催生,並加速東盟市場的國際化。

  社論表示,傳統的雙邊關係思考模式固然重要,但它終究只是戰術層面,有其一定的局限,更何況中國畢竟是具有無窮潛力的大國。溫家寶總理以“共同譜寫中國東盟關係新篇章”為題,提出加強與東盟關係的幾項建議,為新階段的雙邊關係描述了遠景;而此次宿務宣言所揭示的也正是:區域的合作關係,就是以合作代替對峙,加速經濟發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